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0-34页 |
第一章 水稻黄单胞菌T3SS效应分子在致病性中的作用 | 第11-18页 |
1.植物病原黄单胞菌hrp基因簇结构与功能 | 第11-13页 |
2.植物病原黄单胞菌T3SS效应分子的种类和数量 | 第13-16页 |
3.植物病原黄单胞菌xopX基因及其功能 | 第16页 |
4.结语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水稻黄单胞菌avrBs3╱pthA家族基因研究进展 | 第18-34页 |
1.无毒基因产物是一类三型泌出通道分泌的致病性效应分子 | 第18-19页 |
2.avrBs3╱pthA家族基因待征及其功能化 | 第19-27页 |
3.AvrBs3家族基因与致病性变异机理 | 第27-31页 |
4.avrBs3╱pthA家族基因与抗病基因作用的模式 | 第31-32页 |
5.展望 | 第32-34页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34-87页 |
第一章 水稻白叶枯病菌xopX基因在致病性中的作用 | 第35-47页 |
1.材料和方法 | 第36-42页 |
2.结果与分析 | 第42-44页 |
3.讨论 | 第44-47页 |
第二章 水稻条斑病细菌xopX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研究 | 第47-59页 |
1.材料和方法 | 第48-51页 |
2.结果与分析 | 第51-56页 |
3.讨论 | 第56-59页 |
第三章 水稻黄单胞菌xopX和hpa1基因的协同功能研究 | 第59-75页 |
1.材料和方法 | 第60-65页 |
2.结果与分析 | 第65-71页 |
3.讨论 | 第71-75页 |
第四章 水稻白叶枯病菌avrpthC8的克隆及其功能研究 | 第75-87页 |
1.材料和方法 | 第76-79页 |
2.结果与分析 | 第79-84页 |
3.讨论 | 第84-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100页 |
附录 | 第100-103页 |
全文结论 | 第103-104页 |
攻读论文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104-105页 |
致谢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