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3页 |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述评 | 第9-10页 |
·关于金融监管模式的研究 | 第9页 |
·关于监管机构之间进行协调的必要性研究 | 第9-10页 |
·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实践和理论探索方面的进展 | 第10页 |
·本课题研究的内涵界定与研究思路 | 第10-13页 |
第2章 金融监管体制及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 第13-17页 |
·金融监管的体制模 | 第13-15页 |
·机构性监管 | 第13-14页 |
·功能型监管 | 第14页 |
·目标性监管 | 第14-15页 |
·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 第15-17页 |
第3章 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经济学分析 | 第17-25页 |
·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必要性 | 第17-19页 |
·充分交流监管信息需要监管机构加强合作与协调 | 第17页 |
·防止监管冲突需要监管机构加强合作与协调 | 第17-18页 |
·防止监管疏漏需要监管机构加强合作与协调 | 第18-19页 |
·加强对监管方的监督需要监管机构加强合作与协调 | 第19页 |
·建立和运行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成本收益分析 | 第19-25页 |
·建立和运行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成本 | 第19-21页 |
·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收益 | 第21-22页 |
·金融监管机构协调产生的经济效应 | 第22-25页 |
第4章 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现状 | 第25-35页 |
·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历程 | 第25-27页 |
·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加强协调的现实动因 | 第27-32页 |
·金融市场混业趋势,对分业监管提出了挑战 | 第27-29页 |
·控股集团蓬勃发展,令机构监管的效率低下 | 第29-30页 |
·金融分业监管体系,存在责权不明交叉领域 | 第30页 |
·电子金融业务兴起,需要强化网络金融监管 | 第30-31页 |
·金融领域风险聚集,需要维护金融系统安全 | 第31-32页 |
·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建设目前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 第32-35页 |
·金融监管协调法制法规缺失,影响效力发挥 | 第32-33页 |
·金融监管协调合作范围狭窄,制约效率提高 | 第33页 |
·金融监管协调配套措施不完善,阻碍机制实施 | 第33-35页 |
第5章 国外金融监管体制的协调模式和经验借鉴 | 第35-41页 |
·国外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运作模式 | 第35-38页 |
·美国 | 第35-36页 |
·英国 | 第36-37页 |
·日本 | 第37-38页 |
·德国 | 第38页 |
·国际经验借鉴与启示 | 第38-41页 |
第6章 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建设构想 | 第41-44页 |
·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应以人民银行为牵头机构 | 第41-42页 |
·金融监管协调的具体方式 | 第42-44页 |
第7章 对完善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 第44-48页 |
·完善监管立法,明确监管责任,强化监管协调机制的权威 | 第44-45页 |
·扩大监管协调合作的范围,建立多层次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 第45-46页 |
·加强国际监管当局的交流,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协调实践 | 第46-47页 |
·加强协调监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信息高度共享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