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8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8-21页 |
| ·紫穗槐和大叶饲料槐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 第8-12页 |
| ·两种饲料槐的生物学特性 | 第8-9页 |
| ·两种饲料槐的应用价值 | 第9-10页 |
| ·两种饲料槐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 ·紫穗槐和大叶饲料槐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 第11-12页 |
| ·辐射诱变育种概况 | 第12-20页 |
| ·植物辐射诱变育种发展历程 | 第12页 |
| ·辐射诱变源和诱变材料 | 第12-15页 |
| ·辐射处理方法 | 第15-16页 |
| ·辐射效应的研究 | 第16-17页 |
| ·辐射诱变的变异机理 | 第17-20页 |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紫穗槐和大叶饲料槐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的研究 | 第21-4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1-24页 |
| ·材料 | 第21页 |
| ·方法 | 第21-24页 |
| ·接种方法 | 第21页 |
| ·培养基 | 第21-22页 |
| ·培养条件 | 第22页 |
| ·选择基本培养基 | 第22页 |
| ·丛生芽诱导培养 | 第22页 |
| ·试管苗的继代与生根培养 | 第22-23页 |
| ·生根苗的移栽 | 第23-2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4-40页 |
| ·消毒时间对无菌外植体得率的影响 | 第24-25页 |
| ·培养基中不同附加成分对试管苗褐化的控制 | 第25页 |
| ·基本培养基种类对茎尖分化的影响 | 第25-26页 |
| ·生长调节剂对丛生芽诱导的影响 | 第26-30页 |
| ·影响试管苗生根的因素 | 第30-37页 |
| ·无机盐浓度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 | 第30-31页 |
| ·糖浓度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 | 第31-32页 |
| ·生长素和活性炭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 | 第32-35页 |
| ·试管苗苗龄对生根的影响 | 第35-37页 |
| ·试管苗的炼苗和移栽 | 第37-40页 |
| ·移栽基质对试管苗成活率的影响 | 第37-39页 |
| ·试管苗质量对移栽成活的影响 | 第39-40页 |
| ·讨论 | 第40-42页 |
| ·生长调节剂对茎尖分化丛生芽的影响 | 第40页 |
| ·继代过程中生长调节剂浓度应降低 | 第40页 |
| ·糖在组织培养中的作用 | 第40-41页 |
| ·活性炭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 | 第41页 |
| ·生根苗质量和基质湿度是影响移栽成功的两大因素 | 第41页 |
| ·紫穗槐和大叶饲料槐进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优势 | 第41-42页 |
| ·结论 | 第42-43页 |
| 第三章 紫穗槐的辐射诱变育种探讨 | 第43-60页 |
| ·紫穗槐丛生芽辐射诱变筛选耐盐植株 | 第43-49页 |
| ·材料 | 第43页 |
| ·方法 | 第43页 |
| ·紫穗槐试管苗对 NaCl 的反应 | 第43页 |
| ·试管苗辐射与耐盐植株筛选 | 第4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3-49页 |
| ·紫穗槐试管苗耐盐性分析 | 第43-45页 |
| ·试管苗辐射诱变适宜辐射剂量的选择及耐盐植株筛选 | 第45-49页 |
| ·紫穗槐干种子辐射诱变效应研究 | 第49-60页 |
| ·材料 | 第49页 |
| ·方法 | 第49-51页 |
| ·种子处理 | 第49页 |
| ·诱变剂量的选择 | 第49-50页 |
| ·细胞学观察 | 第50页 |
| ·生理指标测定 | 第50-5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1-57页 |
| ·浓硫酸处理对紫穗槐种子发芽的影响 | 第51-52页 |
| ·Co-γ射线辐射对紫穗槐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 ·Co-γ射线处理对紫穗槐种子出苗率、成苗率及苗高的影响 | 第53页 |
| ·半致死剂量的确定 | 第53-54页 |
| ·Co-γ射线处理对紫穗槐种子根尖细胞的影响 | 第54-57页 |
| ·不同辐射剂量对紫穗槐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57页 |
| ·讨论 | 第57-60页 |
| ·紫穗槐试管苗耐盐性分析 | 第57-58页 |
| ·辐射诱变与组织培养相结合进行诱变育种 | 第58页 |
| ·辐射剂量的选择 | 第58-59页 |
| ·紫穗槐丛生芽和干种子的辐射敏感性分析 | 第59页 |
| ·辐射种子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