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槐分类学与繁殖特性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英文摘要 | 第9-12页 |
| 一、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 1、国槐概述 | 第12-14页 |
| ·国槐的特点及分布 | 第12页 |
| ·国槐的历史 | 第12-13页 |
| ·国槐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 第13页 |
| ·国槐的用途 | 第13-14页 |
| 2、国槐在园林绿化中的重要位置 | 第14页 |
| 3、国槐的种类及园林应用价值 | 第14-16页 |
| ·龙爪槐 | 第14-15页 |
| ·五叶槐 | 第15页 |
| ·黄金槐 | 第15页 |
| ·金叶槐 | 第15-16页 |
| ·聊红槐 | 第16页 |
| 4、国槐分类学研究的意义 | 第16-17页 |
| 5、国槐及其变种繁殖的类型 | 第17-19页 |
| ·播种繁殖 | 第17页 |
| ·嫁接繁殖 | 第17页 |
| ·扦插繁殖 | 第17-18页 |
| ·组织培养 | 第18-19页 |
| 二、国槐的分类学研究 | 第19-28页 |
| 1、国槐及其变种形态学研究 | 第19-25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19页 |
| ·观察结果 | 第19-22页 |
| ·国槐 | 第19-20页 |
| ·龙爪槐 | 第20页 |
| ·聊红槐 | 第20-21页 |
| ·五叶槐 | 第21页 |
| ·黄金槐 | 第21页 |
| ·金叶槐 | 第21-22页 |
| ·小结 | 第22-23页 |
| ·国槐等6 种植物的不同特征 | 第22-23页 |
| ·分类检索表 | 第23页 |
| ·讨论 | 第23-25页 |
| ·五叶槐的分类地位问题 | 第23-24页 |
| ·聊红槐的分类地位问题 | 第24页 |
| ·关于紫花槐的问题 | 第24-25页 |
| 2、国槐花粉形态研究 | 第25-28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25页 |
| ·观察结果 | 第25-26页 |
| ·小结 | 第26-27页 |
| ·国槐花粉形态比较 | 第26-27页 |
| ·分类检索表 | 第27页 |
| ·讨论 | 第27-28页 |
| 三、国槐及其变种的繁殖研究 | 第28-38页 |
| 1、材料与方法 | 第28-29页 |
| ·材料来源 | 第28页 |
| ·繁殖方法 | 第28-29页 |
| 2、结果与内容 | 第29-35页 |
| ·国槐的播种繁殖技术 | 第29-30页 |
| ·龙爪槐的枝接繁殖技术 | 第30-31页 |
| ·黄金槐的芽接繁殖技术 | 第31-32页 |
| ·金叶槐的枝接繁殖技术 | 第32页 |
| ·聊红槐的嫁接繁殖技术 | 第32页 |
| ·五叶槐的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 | 第32-35页 |
| ·外植体的处理 | 第32页 |
| ·培养条件 | 第32-33页 |
| ·丛生芽诱导分化的培养基筛选 | 第33页 |
| ·丛生芽的继代培养 | 第33-34页 |
| ·筛选生根培养基 | 第34页 |
| ·练苗移栽 | 第34-35页 |
| 3、讨论 | 第35-38页 |
| 四、聊红槐的选育 | 第38-42页 |
| 1、材料和方法 | 第38-39页 |
| ·有性繁殖后代测试 | 第38-39页 |
| ·无性繁殖后代测试 | 第39页 |
| ·PCR—RFLP 电泳分析 | 第39页 |
| 2、结果与分析 | 第39-40页 |
| 3、小结 | 第40-42页 |
| 附图 | 第42-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