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5页 |
第一节 朱谦之的生平和著述 | 第9-12页 |
第二节 朱谦之"唯情哲学"研究综述及本文写作思路 | 第12-15页 |
第一章 "虚空破碎、大地平沉":朱谦之前期的唯情哲学 | 第15-22页 |
第一节 为"无"之情 | 第15-18页 |
第二节 虚无主义与革命 | 第18-22页 |
第二章 虚无派的无政府主义者:朱谦之前期唯情哲学的政治角色 | 第22-29页 |
第一节 无政府主义者:朱谦之的另一重身份 | 第22-24页 |
第二节 绝对自由:"虚无"的指向 | 第24-29页 |
第三章 "实现真情生活在人间":朱谦之后期的唯情哲学 | 第29-37页 |
第一节 "真情之流":本体论维度上的情 | 第30-32页 |
第二节 "良知":认识论维度上的情 | 第32-35页 |
第三节 "性":人性论维度上的情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大同:后期唯情哲学的政治主张 | 第37-44页 |
第一节 人间社会:一种新的理想 | 第37-39页 |
第二节 大同社会的人性论基础 | 第39-44页 |
第五章 任情的自由:唯情哲学的不懈追求 | 第44-54页 |
第一节 任情的自由和意志自由的关系 | 第44-45页 |
第二节 "真我"——实现自由的主体 | 第45-47页 |
第三节 唯科学主义:一个批判的对象 | 第47-54页 |
结语 唯情哲学:一个现代性的设计 | 第54-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1页 |
后记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