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的轻缓刑事政策探讨
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导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轻缓刑事政策概述 | 第10-18页 |
第一节 何为轻缓刑事政策 | 第10-11页 |
第二节 轻缓刑事政策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地位 | 第11-13页 |
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容 | 第11-12页 |
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重在轻缓 | 第12-13页 |
第三节 目前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及评价 | 第13-18页 |
一、目前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 | 第13-15页 |
二、目前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评价及现实弊害 | 第15-18页 |
第二章 未成年人轻缓刑事政策的世界潮流与历史沿革 | 第18-26页 |
第一节 未成年人轻缓刑事政策的世界潮流 | 第18-22页 |
一、美国未成年人刑事政策 | 第19页 |
二、英国未成年人刑事政策 | 第19-20页 |
三、德国未成年人刑事政策 | 第20-21页 |
四、日本未成年人刑事政策 | 第21-22页 |
五、对各国未成年人刑事政策的评价 | 第22页 |
第二节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政策的历史沿革 | 第22-26页 |
一、古代未成年人刑事政策 | 第22-24页 |
二、近代未成年人刑事政策 | 第24-25页 |
三、对古代与近代未成年人刑事政策的评价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未成年人犯罪实行轻缓刑事政策的依据 | 第26-34页 |
第一节 未成年人轻缓刑事政策的生物学基础 | 第26-28页 |
一、未成年人的易于越轨性 | 第26-27页 |
二、未成年人的易于改造性 | 第27-28页 |
第二节 未成年人轻缓刑事政策的犯罪学基础 | 第28-30页 |
一、犯罪存在的必然性 | 第28-29页 |
二、刑罚功能的局限性 | 第29-30页 |
第三节 未成年人轻缓刑事政策的社会学基础 | 第30-31页 |
一、社会类型与刑法机能 | 第30-31页 |
二、和谐社会下的刑法机能 | 第31页 |
第四节 刑罚轻缓化的世界潮流 | 第31-34页 |
一、死刑的衰微 | 第31-32页 |
二、自由刑的改革 | 第32-34页 |
第四章 未成年人轻缓刑事政策的内容与实现 | 第34-54页 |
第一节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完善思路 | 第34-35页 |
第二节 非刑罚处置的评判与完善 | 第35-45页 |
一、非刑罚处置的概述 | 第35-36页 |
二、非刑罚处置的反思—以行政处罚为视角 | 第36-39页 |
三、非刑罚处置的完善—构建保护处分体系 | 第39-45页 |
第三节 刑罚处置的评判与完善 | 第45-54页 |
一、刑罚处置的评述 | 第45-48页 |
二、刑罚处置的现状 | 第48-51页 |
三、刑罚处置特别化的路径 | 第51-54页 |
第五章 未成年人轻缓刑事政策的可能弊端与应对措施 | 第54-61页 |
第一节 过分轻缓可能导致纵容与应对措施 | 第54-55页 |
第二节 轻缓仅针对常住人口与应对措施 | 第55-56页 |
第三节 轻缓后续监管机制不全与应对措施 | 第56-61页 |
一、帮教机制的不足 | 第56-57页 |
二、帮教机制的探索 | 第57-59页 |
三、帮教机制的完善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后记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