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诉案件被害人诉求问题研究
| 论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导言 | 第9-11页 |
| 第一章 公诉案件被害人诉求概述 | 第11-21页 |
| 第一节 被害人诉求定义 | 第11-13页 |
| 一、概念 | 第11-12页 |
| 二、特征 | 第12-13页 |
| 第二节 被害人诉求的沿革及现况 | 第13-21页 |
| 一、沿革 | 第13-17页 |
| 二、立法与司法现状 | 第17-21页 |
| 第二章 公诉案件被害人诉求司法价值 | 第21-31页 |
| 第一节 被害人主体性价值 | 第21-25页 |
| 一、被害人主体性与刑事诉讼职能 | 第22-23页 |
| 二、被害人主体性与刑事诉讼目的 | 第23-24页 |
| 三、被害人主体性与刑事诉讼构造 | 第24-25页 |
| 第二节 程序正义价值 | 第25-28页 |
| 一、程序正义价值的理论基础——尊严价值理论 | 第26-27页 |
| 二、公正价值——程序参与原则的体现 | 第27-28页 |
| 第三节 人权保障价值 | 第28-31页 |
| 第三章 公诉案件被害人诉求程序与实体效力 | 第31-36页 |
| 第一节 对侦查机关的效力 | 第31-32页 |
| 第二节 对检察机关的效力 | 第32-33页 |
| 第三节 对审判机关的效力 | 第33-34页 |
| 第四节 对被告人的效力 | 第34-35页 |
| 第五节 对被害人自身的效力 | 第35-36页 |
| 第四章 公诉案件被害人诉求程序性定位与保障 | 第36-49页 |
| 第一节 影响被害人诉求程序性定位的因素 | 第36-39页 |
| 一、国家本位主义刑事司法理念 | 第36-37页 |
| 二、被告人权利和国家、社会利益保护 | 第37页 |
| 三、“三方诉讼构造” | 第37-38页 |
| 四、诉讼效率、诉讼经济 | 第38-39页 |
| 第二节 被害人诉求程序性定位与保障的构想 | 第39-49页 |
| 一、完善立法和改进司法制度 | 第39-44页 |
| 二、“四方诉讼模式”构想 | 第44-45页 |
| 三、引入恢复性司法机制 | 第45-46页 |
| 四、对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考察 | 第46-49页 |
| 结语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
| 后记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