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5页 |
| 缩写 | 第15-16页 |
| 第一部分 大豆种间挥发性物质的差异性 | 第16-99页 |
| 第一章 总论 | 第17-38页 |
| 1. 大豆作物综述 | 第17-27页 |
| ·大豆 | 第17-20页 |
| ·大豆的生物学特性 | 第17-18页 |
| ·大豆的营养与用途 | 第18-20页 |
| ·世界大豆生产贸易现状 | 第20页 |
| ·菜用大豆 | 第20-23页 |
| ·菜用大豆的生物学特性 | 第21页 |
| ·菜用大豆的品质和用途 | 第21-23页 |
| ·菜用大豆的贸易 | 第23页 |
| ·油用大豆 | 第23-25页 |
| ·野生大豆与半野生大豆 | 第25-27页 |
| ·野生大豆 | 第25-27页 |
| ·半野生大豆 | 第27页 |
| 2. 一些植物中的天然挥发性成份研究概况 | 第27-29页 |
| 3. 天然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实验测定方法与数值分析方法 | 第29-34页 |
| ·实验测定方法 | 第29-33页 |
| ·天然挥发性成份分析中常用的前期处理方法 | 第29-31页 |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 第31-33页 |
| ·展望 | 第33页 |
| ·豆类在生长过程中的蛋白和油脂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33-34页 |
| ·数据分析采用SAS 6.12,Excel 2003 辅助分析 | 第34页 |
| 4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34-35页 |
| 5 论文研究思路及主要工作 | 第35-38页 |
| ·研究思路 | 第35-36页 |
| ·研究目标 | 第35页 |
| ·研究思路 | 第35-36页 |
| ·主要工作 | 第36-38页 |
| ·前期基础 | 第36页 |
| ·本实验主要进行的研究工作 | 第36-38页 |
| 第二章 上海地区春大豆蛋白和油脂的积累及挥发性成分在种子发育过程中的形成规律 | 第38-68页 |
| 1 大豆作物的蛋白和油脂在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积累规律 | 第38-42页 |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8-39页 |
| ·实验材料 | 第38-39页 |
| ·实验仪器 | 第39页 |
| ·实验方法 | 第39页 |
| ·实验结果 | 第39-40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40-42页 |
| 2 大豆作物的挥发性成分在种子发育过程中的形成规律 | 第42-68页 |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3-44页 |
| ·实验材料 | 第43页 |
| ·样品制备 | 第43页 |
| ·实验仪器及实验条件 | 第43-44页 |
| ·实验方法 | 第44页 |
| ·实验结果 | 第44-59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59-68页 |
| ·所检测到的挥发性气体的香气特征 | 第59-62页 |
| ·挥发性物质在种子发育过程中的形成规律 | 第62-68页 |
| 第三章 野生大豆和半野生大豆的蛋白和油脂及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 第68-99页 |
| 1 野生大豆和半野生大豆的蛋白和油脂的比较与分析 | 第69-72页 |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69-70页 |
| ·实验材料 | 第69-70页 |
| ·实验仪器 | 第70页 |
| ·实验方法 | 第70页 |
| ·实验结果 | 第70-71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71-72页 |
| 2 野生大豆与半野生大豆的挥发性成分的测试与分析 | 第72-99页 |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72-73页 |
| ·实验材料 | 第72页 |
| ·样品制备 | 第72页 |
| ·实验仪器及实验条件 | 第72-73页 |
| ·实验方法 | 第73页 |
| ·实验结果 | 第73-90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90-99页 |
| ·挥发性物质的总量分析 | 第90-91页 |
| ·芳香性挥发成分和刺激性挥发成分的分析 | 第91-95页 |
| ·聚类分析 | 第95-96页 |
| ·讨论 | 第96-99页 |
| 第二部分 不同采收时间对豌豆苗产量性状的影响 | 第99-106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00-101页 |
| ·供试材料 | 第100页 |
| ·种植与采收方法 | 第100页 |
| ·数据处理 | 第100-101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01-105页 |
| ·不同时间采收豌豆面对单株分枝数的影响 | 第101-102页 |
| ·不同时间采收豌豆面对主茎高度的影响 | 第102-103页 |
| ·不同时间采收豌豆面对茎的总结数的影响 | 第103页 |
| ·不同时间采收豌豆面对豌豆嫩荚产量的影响 | 第103-104页 |
| ·不同时间以及不同品种间采收的豌豆苗的产量的比较 | 第104-105页 |
| 3 讨论 | 第105-106页 |
| ·与豌豆苗采收相关的产量性状之间的关系 | 第105页 |
| ·豌豆面的最佳采收时间的分析 | 第105-10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6-112页 |
| 致谢 | 第112-11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