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增长率与股票回报--基于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 ·研究的问题 | 第11-14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14页 |
| ·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 ·研究的内容 | 第14页 |
|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 ·研究结果 | 第15-22页 |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5-17页 |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7-20页 |
| ·评述 | 第20-22页 |
| ·研究方法与创新性 | 第22-23页 |
|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 ·创新性 | 第22-23页 |
| 第2章 理论分析 | 第23-34页 |
| ·会计盈余思维范式 | 第23-24页 |
| ·信息观 | 第23页 |
| ·计价观 | 第23-24页 |
| ·契约观 | 第24页 |
| ·会计盈余与股票计价模型 | 第24-26页 |
| ·现金股利折现模型 | 第24-25页 |
|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 第25页 |
| ·盈余资本化模型 | 第25页 |
| ·资产负债表模型 | 第25-26页 |
| ·会计基础计价模型 | 第26页 |
| ·市场假说与三级关联假说 | 第26-29页 |
| ·有效市场假说 | 第26-28页 |
| ·“功能锁定”假说 | 第28页 |
| ·三级关联假说 | 第28-29页 |
| ·面版数据模型理论 | 第29-34页 |
| ·面板数据模型的类型 | 第30-31页 |
| ·面板数据模型参数的估计 | 第31-32页 |
| ·模型的选择 | 第32-34页 |
| 第3章 实证分析 | 第34-53页 |
| ·研究假设与变量设置 | 第34-41页 |
| ·研究假设 | 第34-35页 |
| ·变量设置 | 第35-41页 |
| ·样本设计 | 第41-42页 |
| ·分析时段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41页 |
| ·样本公司选择与所使用软件 | 第41页 |
|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41-42页 |
| ·分组分析 | 第42-44页 |
| ·两组分析 | 第42-43页 |
| ·五组分析 | 第43-44页 |
| ·相关分析 | 第44-46页 |
| ·相关分析的概念 | 第44页 |
| ·具体的相关分析 | 第44-46页 |
| ·回归分析 | 第46-53页 |
| ·模型的选择 | 第46-48页 |
| ·回归分析结果 | 第48-53页 |
| 第4章 实证结论分析及建议 | 第53-60页 |
| ·与主板市场对比分析 | 第53-54页 |
| ·模型的拟合优度R~2的比较 | 第53-54页 |
| ·现金流量的信息含量的比较 | 第54页 |
| ·“功能锁定”现象的比较 | 第54页 |
| ·实证结论分析 | 第54-56页 |
| ·政策建议 | 第56-60页 |
| 结论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 附录 | 第67-6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