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概观 | 第10-23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当代城市公共空间现状问题剖析 | 第11-13页 |
1-1-3. 论文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1-1-4. 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14-16页 |
§1-2 城市公共空间概念引入 | 第16-23页 |
1-2-1. 城市公共空间概念 | 第16-18页 |
1-2-2. 城市公共空间的特点 | 第18-19页 |
1-2-3. 城市公共空间的类型 | 第19-21页 |
1-2-4. 城市公共空间的性质与功能 | 第21页 |
1-2-5. 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结构框架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城市公共空间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影响因素 | 第23-39页 |
§2-1 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及基础研究概况 | 第23-34页 |
2-1-1. 城市空间形态与秩序理论 | 第23-26页 |
2-1-2. 人的认知——城市景观与意向理论 | 第26-28页 |
2-1-3. 城市空间解析理论 | 第28-30页 |
2-1-4. 行为科学与场所理论(Space Theory) | 第30-31页 |
2-1-5. 文脉理论(Space Theory) | 第31-33页 |
2-1-6. 城市生态与环境理论 | 第33-34页 |
§2-2 影响城市公共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 第34-39页 |
2-2-1. 经济影响因素 | 第35-36页 |
2-2-2. 社会影响因素 | 第36页 |
2-2-3. 文化影响因素 | 第36-37页 |
2-2-4. 环境影响因素 | 第37页 |
2-2-5. 政策影响因素 | 第37-38页 |
2-2-6. 人的影响因素 | 第38-39页 |
第三章 法国城市公共空间可持续发展建设的启示 | 第39-42页 |
§3-1 道路交通及基础设施 | 第39-40页 |
3-1-1. 限制汽车的策略 | 第39页 |
3-1-2. 道路技术标准细节的研究,制定新的政策 | 第39-40页 |
3-1-3. 完善公共地铁网络 | 第40页 |
3-1-4. 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基础设施 | 第40页 |
§3-2 城市功能空间 | 第40-42页 |
3-2-1. 废除城市中心的停车场,复兴城市公共空间 | 第40页 |
3-2-2. 恢复广场的公共空间功能 | 第40页 |
3-2-3. 巴黎塞纳河岸的复兴 | 第40-42页 |
第四章 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 第42-54页 |
§4-1 建构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形态 | 第43-44页 |
4-1-1. 紧凑城市的空间形态 | 第43页 |
4-1-2. 竖向发展城市公共空间 | 第43页 |
4-1-3. 完善的街道和广场街具 | 第43-44页 |
4-1-4. 开放性的城市公园系统 | 第44页 |
§4-2 营造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场所 | 第44-47页 |
4-2-1.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意识环境的建立 | 第44-45页 |
4-2-2. 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氛围的营造 | 第45-46页 |
4-2-3. 特定的自然环境的尊重 | 第46页 |
4-2-4. 充分的活动支持 | 第46-47页 |
§4-3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载体功能 | 第47-51页 |
4-3-1. 步行系统建设 | 第47-48页 |
4-3-2. 渐进式更新 | 第48-49页 |
4-3-3. 能量网络交换 | 第49-50页 |
4-3-4. 活力点振兴 | 第50-51页 |
§4-4 利用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 | 第51-54页 |
4-4-1. 生态化的规划原则和技术 | 第51页 |
4-4-2. 可持续经营的城市空间资源 | 第51-52页 |
4-4-3. 可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 | 第52-54页 |
第五章 天津古文化街项目的公共空间设计 | 第54-68页 |
§5-1 工程背景 | 第54-55页 |
§5-2 现状分析 | 第55-59页 |
5-2-1. 规划范围 | 第55页 |
5-2-2. 历史沿革 | 第55-57页 |
5-2-3. 现实问题 | 第57页 |
5-2-4. 基地的限制条件 | 第57-59页 |
§5-3 古文化街公共空间的可持续性设计策略 | 第59-66页 |
5-3-1. 设计定位 | 第59-60页 |
5-3-2. 总体布局 | 第60-61页 |
5-3-3. 室外开放空间的分布及构成特色 | 第61页 |
5-3-4. 便捷的道路交通系统 | 第61-64页 |
5-3-5. 生态环境设计 | 第64页 |
5-3-6. 人性化的服务设施 | 第64-65页 |
5-3-7. 空间资源的充分利用 | 第65页 |
5-3-8. 建筑分期建设、灵活划分 | 第65-66页 |
§5-4 项目总结 | 第66-68页 |
5-4-1. 总结 | 第66-67页 |
5-4-2. 存在的问题 | 第67-6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