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5-17页 |
·主要工作 | 第17-19页 |
·论文组织 | 第19-21页 |
第2章 可重构计算及其相关技术基础 | 第21-46页 |
·可重构计算 | 第21-22页 |
·可重构计算系统架构 | 第22-35页 |
·FPGA | 第23-24页 |
·线性阵列结构 | 第24-27页 |
·二维网格阵列结构 | 第27-30页 |
·混合系统和异构系统 | 第30-32页 |
·可重构计算系统的分类方法 | 第32-35页 |
·可重构计算系统的高层综合 | 第35-42页 |
·可重构系统的开发流程 | 第35-37页 |
·数字系统高层综合技术简介 | 第37-38页 |
·面向可重构系统的高层综合 | 第38-41页 |
·发展趋势 | 第41-42页 |
·可重构系统的设计空间搜索 | 第42-45页 |
·可重构系统结构设计空间搜索 | 第43-44页 |
·可重系统存储器设计空间搜索 | 第44页 |
·可重构系统的配置空间搜索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3章 面向动态可重构系统的任务时域划分方法 | 第46-58页 |
·引言 | 第46-47页 |
·传统算法 | 第47-48页 |
·问题定义 | 第48-49页 |
·MOTPA算法 | 第49-53页 |
·划分算法要解决的问题 | 第49-50页 |
·算法描述 | 第50-53页 |
·MOTPA算法性能分析 | 第53-54页 |
·实验结果 | 第54-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4章 面向粗粒度可重构阵列的任务映射方法 | 第58-72页 |
·引言 | 第58页 |
·可重构系统模型简介 | 第58-59页 |
·PRAM——一种参数化的可重构系统抽象模型 | 第59-61页 |
·RADL——基于参数化模型的可重构体系结构描述语言 | 第61-63页 |
·PRAM应用实例 | 第63-64页 |
·KressArray结构描述 | 第63页 |
·MorphoSys结构的参数模型描述 | 第63-64页 |
·面向粗粒度可重构阵列的映射方法 | 第64-67页 |
·目标系统模型 | 第64-65页 |
·映射方法描述 | 第65-67页 |
·实验结果 | 第67-70页 |
·本章小节 | 第70-72页 |
第5章 面向部分可重构系统的配置空间搜索方法 | 第72-82页 |
·引言 | 第72页 |
·系统模型 | 第72-75页 |
·参数定义 | 第74-75页 |
·问题描述 | 第75页 |
·配置代价的计算方法 | 第75-76页 |
·配置空间搜索算法 | 第76-79页 |
·算法描述 | 第76-79页 |
·算法性能分析 | 第79页 |
·应用实例 | 第79-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6章 ARCEN原型系统与JRSim模拟器 | 第82-104页 |
·引言 | 第82页 |
·ARCEN系统体系结构 | 第82-86页 |
·设计目标 | 第82-83页 |
·相关工作 | 第83-84页 |
·系统结构 | 第84-86页 |
·数据序列器结构设计 | 第86-89页 |
·寻址模式分析 | 第87-88页 |
·同步—异步接口设计 | 第88-89页 |
·可重构阵列设计 | 第89-90页 |
·可重构单元结构设计 | 第90-94页 |
·路由单元 | 第91-92页 |
·功能单元 | 第92-93页 |
·配置单元 | 第93-94页 |
·JRSim模拟器 | 第94-95页 |
·JRSim的结构 | 第95-97页 |
·硬件结构定义 | 第95-96页 |
·可重构单元 | 第96-97页 |
·自定义计算 | 第97页 |
·模拟器的实现 | 第97-102页 |
·解释器 | 第97-99页 |
·可重构单元的配置 | 第99-100页 |
·系统状态转换 | 第100-101页 |
·工作流程 | 第101-102页 |
·动态可重构 | 第102页 |
·本章小节 | 第102-104页 |
第7章 可重构系统应用研究 | 第104-116页 |
·引言 | 第104页 |
·ECC模乘算法映射实例 | 第104-106页 |
·基于JRSim的矩阵乘法映射实例 | 第106-110页 |
·算法映射 | 第107页 |
·实验结果 | 第107-109页 |
·动态可重构测试 | 第109-110页 |
·基于FPGA的RS隐写分析算法实现 | 第110-115页 |
·RS算法介绍 | 第110-111页 |
·算法实现方面的相关工作 | 第111页 |
·检测系统设计 | 第111-114页 |
·实验结果 | 第114-1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6-119页 |
·论文主要结论 | 第116-117页 |
·研究展望 | 第117-119页 |
附录 缩略语 | 第119-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3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31-13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33-134页 |
致谢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