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1 引言 | 第9-14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9-11页 |
| ·西方对激励机制设计理论的研究 | 第9-10页 |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 ·选题意义和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2页 |
|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12-14页 |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研究 | 第14-20页 |
| ·激励、激励机制 | 第14-15页 |
| ·激励 | 第14-15页 |
| ·激励机制 | 第15页 |
| ·激励过程 | 第15-16页 |
| ·激励的作用和意义 | 第16-17页 |
| ·激励的原则 | 第17页 |
| ·激励的方法 | 第17-18页 |
| ·激励问题的相关理论解释 | 第18-20页 |
| ·激励问题的经济学解释 | 第18页 |
| ·激励问题的管理学解释 | 第18-20页 |
| 3 国有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第20-30页 |
| ·国有商业银行现行激励约束机制 | 第20页 |
| ·国有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存在的内部问题 | 第20-24页 |
| ·所有者缺位,产权主体的监督和约束弱化 | 第20-21页 |
| ·绩效考核不合理 | 第21-23页 |
| ·激励内容方面的问题 | 第23-24页 |
| ·内部约束机制不健全 | 第24页 |
| ·国有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的外部环境分析 | 第24-30页 |
| ·国内外同业竞争日趋激烈 | 第24-26页 |
| ·缺乏有效的市场约束 | 第26-28页 |
| ·缺乏法律保障 | 第28-29页 |
| ·道德约束缺乏 | 第29-30页 |
| 4 委托——代理理论及其在国有商业银行中的应用 | 第30-37页 |
| ·委托——代理关系 | 第30-31页 |
| ·委托——代理理论基本思想 | 第31-32页 |
| ·委托——代理理论的假设 | 第32页 |
| ·道德风险及其产生的原因 | 第32-33页 |
| ·国有商业银行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 第33-37页 |
| 5 国有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的博弈分析 | 第37-50页 |
| ·分析前提 | 第37-38页 |
| ·基本函数关系 | 第38-39页 |
| ·效用函数 | 第39-42页 |
| ·模型的基本结构及其均衡解 | 第42-46页 |
|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博弈分析结论 | 第46-50页 |
| 6 构建有效的国有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 | 第50-57页 |
| ·建立公平、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 | 第50页 |
| ·建立多元化的激励制度 | 第50-52页 |
| ·科学分析员工的需要,坚持差异化激励 | 第50-51页 |
| ·做好岗位分析和设计,坚持量才适用 | 第51页 |
| ·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 第51-52页 |
| ·建立针对不同激励层次的经济激励模式 | 第52-53页 |
|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 第53页 |
| ·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 | 第53-55页 |
| ·建立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公司治理模式 | 第53-54页 |
| ·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和组织架构 | 第54-55页 |
| ·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 | 第55页 |
| ·建立和完善市场约束机制 | 第55-56页 |
| ·加强道德约束 | 第56-57页 |
| 7 全文小节 | 第57-58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作者简介 | 第61页 |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