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中晚期肺癌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 第12-44页 |
一、肺癌的流行病学 | 第12-13页 |
二、中晚期肺癌的西医治疗 | 第13-26页 |
1、中晚期肺癌的手术治疗 | 第13-16页 |
·肺癌外科术式研究 | 第13-14页 |
·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手术治疗 | 第14-15页 |
·残肺癌的手术治疗 | 第15页 |
·周围型小肺癌的手术治疗 | 第15-16页 |
·肺癌侵犯上腔静脉的手术治疗 | 第16页 |
·多原发性肺癌的手术治疗 | 第16页 |
2、中晚期肺癌的放射治疗 | 第16-20页 |
·单纯放疗 | 第17页 |
·综合治疗 | 第17-20页 |
3、中晚期肺癌的化学治疗 | 第20-22页 |
4、中晚期肺癌的生物治疗 | 第22-23页 |
5、中晚期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 第23-24页 |
6、中晚期肺癌的微创治疗 | 第24-25页 |
7、中晚期肺癌的基因疗法 | 第25-26页 |
三、中晚期肺癌的中医治疗 | 第26-33页 |
1、肺癌的中医辨证治疗 | 第26-29页 |
·肺癌的病因病机 | 第26-27页 |
·肺癌的辨证分型 | 第27-29页 |
·有效单方、验方 | 第29页 |
2、肺癌并发症的中医治疗 | 第29-33页 |
·癌性咳嗽 | 第29-30页 |
·癌性发热 | 第30页 |
·癌性咳血 | 第30-31页 |
·胸腔积液 | 第31-32页 |
·癌性疼痛 | 第32-33页 |
·肺癌合并感染 | 第33页 |
四、中晚期肺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 第33-44页 |
1、手术与中医药相结合 | 第34页 |
2、放疗与中医药相结合 | 第34-35页 |
3、化疗与中医药相结合 | 第35-36页 |
4、免疫治疗与中医药相结合 | 第36-44页 |
中晚期肺癌的微创治疗进展 | 第44-72页 |
一、氩氦刀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研究 | 第44-53页 |
1、氩氦刀的基础性研究 | 第45-46页 |
·疗效学研究 | 第45页 |
·病理学研究 | 第45-46页 |
·影像学研究 | 第46页 |
·治疗机理研究 | 第46页 |
2、氩氦刀的临床研究 | 第46-49页 |
·氩氦刀治疗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 第46页 |
·氩氦刀冷冻治疗的优势 | 第46-47页 |
·氩氦刀治疗的局限性 | 第47页 |
·氩氦刀术后副反应及处理 | 第47-48页 |
·氩氦刀治疗的评价标准 | 第48-49页 |
3、氩氦刀的临床应用 | 第49-53页 |
·氩氦刀的单独使用治疗肺癌 | 第49-51页 |
·氩氦刀联合放化疗治疗肺癌 | 第51-52页 |
·氩氦刀联合中医药治疗肺癌 | 第52-53页 |
二、其它微创治疗中晚期肺癌 | 第53-72页 |
(一) 热疗 | 第53-59页 |
1、激光治疗 | 第53-54页 |
2、微波治疗 | 第54-56页 |
·内镜微波治疗 | 第54-55页 |
·经皮穿刺微波治疗 | 第55-56页 |
·微波透热治疗 | 第56页 |
3、射频消融治疗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 | 第56-58页 |
·RFA单独应用治疗中晚期肺癌 | 第57页 |
·RFA与放化疗结合治疗中晚期肺癌 | 第57-58页 |
4、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治疗 | 第58-59页 |
(二) 光动力治疗 | 第59-60页 |
1、光动力治疗的一般研究 | 第59页 |
2、光动力治疗的实验研究 | 第59页 |
3、光动力治疗的临床应用 | 第59-60页 |
(三) 支架治疗术 | 第60-61页 |
(四) 介入治疗 | 第61-65页 |
1、肺癌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 第61-64页 |
·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BAI) | 第61-62页 |
·肺动脉灌注化疗(PAI) | 第62页 |
·支气管动脉栓塞(BAE) | 第62页 |
·支气管动脉加肺动脉双重灌注化疗(BAI+PAI) | 第62页 |
·血管内介入与其他疗法结合 | 第62-64页 |
2、肿块内直接介入治疗 | 第64-65页 |
·肿块内微泵植入 | 第64页 |
·术中药物微粒植入 | 第64页 |
·瘤体内同位素微粒植入 | 第64页 |
·支气管腔内介入治疗 | 第64页 |
·无水乙醇注射治疗(PEI) | 第64-65页 |
3、肺癌的腔内介入治疗 | 第65页 |
(五) 电化学治疗 | 第65-72页 |
临床研究 | 第72-114页 |
一、前言 | 第72-73页 |
二、病例选择标准 | 第73-76页 |
1、肺癌诊断标准 | 第73-75页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73-74页 |
·肺癌TNM分期(UICC,2002)标准 | 第74-75页 |
2、病例纳入标准 | 第75页 |
3、病例排除标准 | 第75-76页 |
三、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76-114页 |
1、研究方法 | 第76页 |
2、研究内容 | 第76-77页 |
3、计分标准与统计方法 | 第77-81页 |
4、疗效评价标准 | 第81-83页 |
·术中CT影像监测评价标准 | 第81-82页 |
·氩氦刀消融病灶的术后追访CT评价标准 | 第82页 |
·行为状况评价标准 | 第82页 |
·生活质量(QOL)评价标准 | 第82页 |
·症状变化评价标准 | 第82-83页 |
·WHO实体瘤疗效评定 | 第83页 |
·生存期 | 第83页 |
5、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 | 第83-87页 |
·临床资料 | 第83-84页 |
·治疗方法 | 第84-87页 |
6、研究结果 | 第87-98页 |
·疗效评价 | 第87-96页 |
·中药应用情况 | 第96-97页 |
·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处理 | 第97-98页 |
7、讨论 | 第98-111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8-100页 |
·本研究的特点 | 第100页 |
·研究结果分析 | 第100-104页 |
·肺癌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 第104-105页 |
·氩氦靶向冷冻技术治疗肺癌的特点 | 第105-106页 |
·中药在联合治疗中的作用初探 | 第106-111页 |
·氩氦刀联合中药治疗肺癌的特点 | 第111页 |
8、问题和展望 | 第111-114页 |
结语 | 第114-115页 |
致谢 | 第115-116页 |
个人简历 | 第116-117页 |
附图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