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 第1-28页 |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6页 |
二、文化外交研究述评 | 第16-22页 |
三、本文的基本思路、主要内容、创新点及难点 | 第22-26页 |
四、本文指导理论和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第一章 文化外交概说 | 第28-69页 |
第一节文化外交的概念梳理和界定 | 第28-45页 |
一、文化与外交 | 第28-32页 |
二、文化外交的定义 | 第32-42页 |
三、文化外交与公共外交 | 第42-45页 |
第二节文化外交思想的源流 | 第45-60页 |
一、文化国际主义 | 第45-47页 |
二、跨文化传播 | 第47-49页 |
三、文化多元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 | 第49-51页 |
四、文化力和软实力理论 | 第51-54页 |
五、文化帝国主义理论 | 第54-60页 |
第三节文化外交的作用 | 第60-69页 |
一、文化外交是传统外交的有益补充 | 第60-61页 |
二、文化外交是扩大经贸往来的润滑剂 | 第61-62页 |
三、文化外交是各国人民相互了解、维护和平的重要工具 | 第62-63页 |
四、文化外交是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 | 第63-69页 |
第二章 中国文化外交的历程 | 第69-106页 |
第一节 中国古代和近代文化外交概况 | 第69-73页 |
一、中国古代的文化外交 | 第69-71页 |
二、中国近代文化外交 | 第71-73页 |
第二节 建国后中国文化外交(1949-1978) | 第73-86页 |
一、处理外国在华的文化、教育机构 | 第73-75页 |
二、中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外交 | 第75-77页 |
三、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外交 | 第77-78页 |
四、中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外交 | 第78-86页 |
第三节 新时期中国文化外交(1978-至今) | 第86-106页 |
一、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文化外交 | 第86-90页 |
二、九十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化外交 | 第90-102页 |
三、新时期中国文化外交的基本经验 | 第102-106页 |
第三章 中国文化外交的组织体系 | 第106-118页 |
第一节中国文化外交的管理机构 | 第107-112页 |
一、文化外交主管机构的沿革 | 第107-109页 |
二、当前文化外交主管机构 | 第109-110页 |
三、中国文化外交相关职能部门 | 第110-112页 |
第二节中国文化外交的社会组织 | 第112-116页 |
一、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 第113-114页 |
二、中国人民外交学会 | 第114-115页 |
三、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 第115页 |
四、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 | 第115-116页 |
第三节对外文化体制改革 | 第116-118页 |
第四章 中国文化外交的途径方式 | 第118-137页 |
第一节政府层面的文化外交 | 第119-126页 |
一、国际组织与多边文化外交 | 第119-123页 |
二、文化代表团的互访 | 第123-124页 |
三、对外艺术展览 | 第124-125页 |
四、友好城市 | 第125-126页 |
第二节教育文化交流活动 | 第126-130页 |
一、留学生培养 | 第126-128页 |
二、国家汉语战略 | 第128-129页 |
三、设立国外文化中心 | 第129-130页 |
第三节信息交流活动 | 第130-137页 |
一、图书报刊 | 第131-132页 |
二、广播电视电影 | 第132-134页 |
三、互联网 | 第134-137页 |
第五章 文化外交与中国国际战略 | 第137-177页 |
第一节文化外交与国际形象 | 第137-146页 |
一、国际形象的内涵和功能 | 第137-139页 |
二、从硬实力到软实力 | 第139-143页 |
三、塑造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 第143-146页 |
第二节文化外交与公众舆论 | 第146-163页 |
一、公众舆论与外交政策 | 第146-152页 |
二、作为“精英”舆论的“中国威胁论” | 第152-160页 |
三、营造中国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 | 第160-163页 |
第三节文化外交与国家认同 | 第163-177页 |
一、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基础 | 第163-167页 |
二、当前中国国家认同面临的挑战 | 第167-174页 |
三、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 第174-177页 |
第六章 国际文化关系与中国文化外交 | 第177-220页 |
第一节文化全球化下的文化特征 | 第178-189页 |
一、文化交流的速度与维度 | 第179-180页 |
二、文化同质化与文化异质化 | 第180-185页 |
三、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 第185-189页 |
第二节各国文化外交与国际文化关系 | 第189-208页 |
一、国际文化关系的不平衡性 | 第190-193页 |
二、美国文化外交与国际社会文化主权冲突 | 第193-200页 |
三、法国文化外交与文化保护主义兴起 | 第200-204页 |
四、国际组织与文明对话 | 第204-208页 |
第三节中国文化外交与对外文化关系 | 第208-220页 |
一、世界文明多样性思想 | 第208-214页 |
二、积极开展文明对话活动 | 第214-216页 |
三、坚持开放的对外文化政策 | 第216-220页 |
第七章 中国文化外交的对策及建议 | 第220-234页 |
第一节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和平发展的文化使命 | 第220-223页 |
第二节 改进中国文化外交的国际借鉴 | 第223-227页 |
一、建立文化外交的长效机制 | 第223-224页 |
二、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 第224-225页 |
三、加大对外文化援助的力度 | 第225-226页 |
四、加强文化外交的立法工作 | 第226页 |
五、优化文化外交人才知识结构 | 第226-227页 |
六、结合公共外交,充分发挥思想库的积极性 | 第227页 |
第三节 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 | 第227-234页 |
一、从国际信息和交流新秩序到国际文明新秩序 | 第228-229页 |
二、国际文明新秩序的必要性 | 第229-231页 |
三、国际文明新秩序的基本内容 | 第231-234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234-240页 |
后记 | 第2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