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导论 | 第8-15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文献综述及评价 | 第9-15页 |
·文献综述 | 第9-14页 |
·评价 | 第14-15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5页 |
·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 第15页 |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 | 第15页 |
·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 | 第15页 |
·研究的思路 | 第15页 |
2 农村信用社体制再造的必要性 | 第15-20页 |
·理论依据——“金融抑制”、“金融深化”理论 | 第16页 |
·现实要求 | 第16-20页 |
·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现实要求 | 第17页 |
·是顺应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 | 第17-18页 |
·是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实要求 | 第18-19页 |
·是促进农村信用社自身发展的现实要求 | 第19-20页 |
3 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回顾及制度缺陷透视 | 第20-29页 |
·发展历程回顾 | 第20-22页 |
·我国农村信用社现状分析 | 第22-25页 |
·农村信用社规模状况 | 第22页 |
·农村信用社资产质量状况 | 第22-23页 |
·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益状况 | 第23-24页 |
·农村信用社服务质量状况 | 第24-25页 |
·我国农村信用社制度缺陷透视 | 第25-29页 |
·产权主体不明晰,产权关系模糊 | 第25-26页 |
·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 | 第26-27页 |
·管理体制不完善 | 第27-28页 |
·经营机制不灵活 | 第28-29页 |
4 农村信用社体制再造的构想 | 第29-35页 |
·原则 | 第29-31页 |
·坚持为“三农”服务原则 | 第29-30页 |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 | 第30页 |
·坚持经济合理原则 | 第30页 |
·坚持系统协调原则 | 第30-31页 |
·总体目标 | 第31-32页 |
·近期目标 | 第31页 |
·长远目标 | 第31-32页 |
·农村信用社体制再造的主要内容 | 第32-35页 |
·市场定位 | 第32页 |
·产权制度 | 第32-33页 |
·法人治理结构 | 第33页 |
·经营机制 | 第33-34页 |
·管理体制 | 第34-35页 |
5 农村信用社体制再造模式选择 | 第35-40页 |
·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信用社改造为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 | 第36-37页 |
·选择理由 | 第36页 |
·产权制度设计 | 第36页 |
·法人治理结构设置 | 第36-37页 |
·经济次发达地区的农村信用社按合作制原则规范成农村合作金融组织 | 第37-39页 |
·选择理由 | 第37-38页 |
·产权制度设计 | 第38页 |
·组织体系构建 | 第38页 |
·法人治理结构设置 | 第38-39页 |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造为农业发展银行基层机构或考虑撤销 | 第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6 推进农村信用社体制再造的综合措施 | 第40-45页 |
·群策群力,为农信社体制再造奠定良好的农村经济、金融基础 | 第40-41页 |
·建立持续长效的政策扶持机制 | 第41页 |
·加强立法建设,为农村信用社体制再造提供法律保障 | 第41-42页 |
·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 第42-43页 |
·加强自身机制建设,优化农村信用社内部条件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附录 中国农村信用社大事记(建国—2004年) | 第48-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