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1页 |
1 引言 | 第11-16页 |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11-12页 |
·选题依据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茶叶产业集群研究 | 第12-13页 |
·茶叶生态经济研究 | 第13-14页 |
·闽北茶产业研究进展 | 第14页 |
·研究目标、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目标 | 第14页 |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 第15-16页 |
2 闽北茶叶产业SWOT分析研究 | 第16-24页 |
·闽北茶叶产业的优势(Strengths) | 第16-17页 |
·闽北生态条件优越 | 第16页 |
·闽北环境文化优势 | 第16-17页 |
·闽北茶叶传统特色 | 第17页 |
·闽北丰富茶类优势 | 第17页 |
·闽北茶叶产业的劣势(Weakness) | 第17-20页 |
·闽北茶叶产业化程度低 | 第17-18页 |
·闽北茶叶产业经济效益低 | 第18-19页 |
·闽北茶叶品牌不明显 | 第19页 |
·茶文化优势发展不足 | 第19页 |
·缺乏整体规范性管理 | 第19-20页 |
·闽北茶叶产业发展的机遇(Oppotunities) | 第20-21页 |
·全球茶叶经济一体化的趋势 | 第20页 |
·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 | 第20-21页 |
·闽北发展绿色腹地战略决策 | 第21页 |
·茶叶绿色消费的不断兴起 | 第21页 |
·茶叶消费市场的持续拓展 | 第21页 |
·闽北茶叶产业发展的威胁(Threates) | 第21-24页 |
·闽北茶叶科技人员严重缺乏 | 第21-22页 |
·闽北茶饮料等深加工开展落后 | 第22页 |
·闽南新工艺乌龙茶市场冲击 | 第22-23页 |
·闽北茶叶遭受技术和绿色壁垒 | 第23-24页 |
3 闽北茶业发展战略选择——构建闽北武夷生态茶产业经济圈 | 第24-37页 |
·闽北武夷生态茶产业经济圈的涵义 | 第24-26页 |
·闽北武夷生态茶产业经济圈的概念 | 第24-25页 |
·闽北武夷生态茶产业经济圈的特点 | 第25-26页 |
·闽北武夷生态茶产业经济圈战略选择原由 | 第26-28页 |
·加速闽北茶业资源整合 | 第26-27页 |
·传承武夷山历史茶文化文明 | 第27页 |
·增加闽北农民实际收入 | 第27-28页 |
·促进闽北茶业经济发展 | 第28页 |
·闽北武夷生态茶产业经济圈的经济性分析 | 第28-31页 |
·闽北武夷生态茶产业经济圈的经济本质 | 第28-29页 |
·基于茶叶产业集群的经济增长索罗解释 | 第29-30页 |
·基于茶叶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乘数效应 | 第30-31页 |
·闽北武夷生态茶产业经济圈构建基础的实证性分析 | 第31-37页 |
·闽北武夷生态茶产业经济圈构建基础条件分析 | 第31-33页 |
·闽北武夷生态茶生产基础条件分析 | 第33-35页 |
·茶叶对闽北农业的经济贡献分析 | 第35-37页 |
4 闽北武夷生态茶产业经济圈的结构、发展模式及功能 | 第37-44页 |
·闽北武夷生态茶产业经济圈的结构 | 第37-40页 |
·闽北武夷生态茶产业经济圈的宏观结构 | 第37-38页 |
·闽北武夷生态茶产业经济圈的微观结构 | 第38-39页 |
·闽北武夷生态茶产业经济圈的特殊结构 | 第39-40页 |
·闽北武夷生态茶产业经济圈发展模式 | 第40-42页 |
·闽北武夷生态茶产业经济圈发展模式来源 | 第40-41页 |
·闽北武夷生态茶产业经济圈发展模式图示 | 第41-42页 |
·闽北武夷生态茶产业经济圈发展模式特点 | 第42页 |
·闽北武夷生态茶产业经济圈的功能 | 第42-44页 |
·拥有外部规模经济功能 | 第42-43页 |
·形成茶业竞争优势功能 | 第43页 |
·建立茶业共同愿景功能 | 第43-44页 |
5 构建闽北武夷生态茶产业经济圈的支撑体系 | 第44-58页 |
·闽北武夷生态茶绿色原料供应体系 | 第44-47页 |
·加强武夷生态茶绿色原料供应的基地认证 | 第44-45页 |
·加快武夷生态茶绿色原料地生态茶园建设 | 第45页 |
·提倡武夷生态茶绿色原料地的名优茶生产 | 第45-47页 |
·闽北武夷生态茶绿色加工体系 | 第47-49页 |
·注重武夷生态茶绿色加工的设备卫生 | 第47-48页 |
·完善武夷生态茶绿色加工的技术管理 | 第48-49页 |
·培养武夷生态茶绿色加工技术人才 | 第49页 |
·闽北武夷生态茶绿色流通体系 | 第49-51页 |
·构建武夷生态茶绿色运输体系 | 第49-50页 |
·组建武夷生态茶绿色配送体系 | 第50-51页 |
·兴建武夷生态茶销售物流信息中心 | 第51页 |
·闽北武夷生态茶绿色销售体系 | 第51-58页 |
·发挥旅游文化在绿色销售中的作用 | 第52-55页 |
·打造武夷生态茶绿色销售区域品牌 | 第55-56页 |
·创新武夷生态茶绿色销售营销模式 | 第56-58页 |
6 闽北武夷生态茶产业经济圈建设的战略对策 | 第58-65页 |
·完善绿色企业管理体制 | 第58-59页 |
·确立以绿色茶叶企业为主体 | 第58页 |
·明确发展生态茶绿色产业 | 第58-59页 |
·积极扶持生态茶绿色产业 | 第59页 |
·加强茶业资金投入建设 | 第59-61页 |
·提供政策性支持 | 第60页 |
·鼓励民间的融资 | 第60页 |
·选择性引进外资 | 第60-61页 |
·打造世界茶叶知名品牌 | 第61-62页 |
·实行强强联合方式 | 第61页 |
·组建绿色集团策略 | 第61页 |
·组建绿色大技术中心 | 第61-62页 |
·改建生态茶绿色市场 | 第62页 |
·实施绿色物流服务管理 | 第62-63页 |
·明确茶叶产业绿色物流发展原则 | 第62页 |
·加强茶叶绿色物流技术的研究开发 | 第62-63页 |
·加强茶叶绿色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 第63页 |
·创新现代绿色茶文化营销 | 第63-65页 |
·充分利用经典的4P营销组合 | 第63页 |
·整合应用流行的4C营销组合 | 第63-64页 |
·适当采用诚心的4S行销战略 | 第64-65页 |
7 讨论与启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