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26页 |
·氮的重要性及循环方式 | 第13页 |
·生物固氮 | 第13-22页 |
·关于生物固氮的几个概念 | 第14-15页 |
·固氮酶研究概况 | 第15-18页 |
·联合固氮细菌进入植物的方式 | 第18页 |
·影响联合固氮的因素 | 第18-19页 |
·主要联合固氮细菌的研究 | 第19-22页 |
·生物固氮的研究重点及展望 | 第22页 |
·甘蔗内生固氮的研究 | 第22-24页 |
·国内甘蔗生物固氮研究 | 第24页 |
·本课题立论依据及重要意义 | 第24-25页 |
·本研究的目标 | 第25-26页 |
第二章 不同甘蔗品种联合固氮细菌的分离、筛选、鉴定 | 第26-5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6-32页 |
·材料 | 第26页 |
·方法 | 第26-27页 |
·分离细菌所用培养基 | 第27-28页 |
·分离细菌的固氮酶活性检测 | 第28页 |
·细菌的形态特征观察 | 第28-29页 |
·细菌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 | 第29-30页 |
·细菌的16S rRNA序列分析 | 第30-31页 |
·菌株的16S rRNA基因的序列测定 | 第31页 |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 第31-3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2-49页 |
·内生细菌的分离 | 第32页 |
·不同菌株的固氮酶活性检测条件 | 第32-33页 |
·应用不同培养基分离所得菌株的固氮酶活性大小 | 第33-35页 |
·菌株的培养特征 | 第35-39页 |
·不同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 | 第39-45页 |
·不同菌株的系统发育学分析 | 第45-49页 |
·菌株的16S rRNA基因的PCR扩增 | 第45-46页 |
·不同菌株的16S rRNA基因的全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 第46-49页 |
·讨论 | 第49-54页 |
第三章 培养条件对几个甘蔗内生固氮细菌的生长特性和固氮酶活性的影响 | 第54-6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4-55页 |
·材料 | 第54页 |
·方法 | 第54-55页 |
·不同温度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54页 |
·不同pH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54页 |
·不同葡萄糖和蔗糖浓度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54页 |
·不同硝酸钾和氯化铵浓度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54页 |
·不同温度和不同pH对菌株固氮酶活性的影响 | 第54-55页 |
·不同葡萄糖和蔗糖浓度对菌株固氮酶活性的影响 | 第55页 |
·不同硝酸钾和氯化铵浓度对菌株固氮酶活性的影响 | 第5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5-59页 |
·不同pH和不同温度对不同菌株生长的影 | 第55页 |
·不同氯化钠浓度对固氮菌生长的影响 | 第55-56页 |
·不同蔗糖与葡萄糖浓度对不同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56页 |
·不同氮源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56-57页 |
·不同温度和不同pH对菌株固氮酶活性的影响 | 第57页 |
·不同葡萄糖和蔗糖浓度对菌株固氮酶活性的影响 | 第57-58页 |
·不同硝酸钾和氯化铵浓度对菌株固氮酶活性的影响 | 第58-59页 |
·讨论 | 第59-60页 |
第四章 不同甘蔗品种氮代谢差异的比较 | 第60-7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0-62页 |
·材料 | 第60页 |
·方法 | 第60-62页 |
·组培苗整株固氮酶活性的测定 | 第60页 |
·组培苗中分离物存在的检测 | 第60页 |
·桶栽试验 | 第60-61页 |
·不同甘蔗品种茎、叶固氮酶活性的测定 | 第61页 |
·氮代谢和氨同化各种指标的测定 | 第61-62页 |
·硝酸还原酶活性(NR)的测定 | 第61页 |
·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活性测定 | 第61页 |
·叶片硝态氮含量的测定 | 第61-62页 |
·叶片铵态氮含量的测定 | 第62页 |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6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2-69页 |
·组培苗整株固氮酶活性的测定 | 第62页 |
·组培苗中分离物存在的检测及固氮酶活性测定 | 第62-63页 |
·甘蔗伸长盛期不同品种不同部位的细菌菌株调查 | 第63页 |
·甘蔗伸长盛期不同品种叶片与茎的固氮酶活性检测 | 第63-64页 |
·氮代谢和氨同化各种指标 | 第64-69页 |
·不同甘蔗品种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比较 | 第64-65页 |
·不同甘蔗品种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比较 | 第65-66页 |
·不同甘蔗品种硝态氮含量的比较 | 第66页 |
·不同甘蔗品种铵态氮含量的比较 | 第66-67页 |
·不同甘蔗品种蛋白质含量的比较 | 第67-68页 |
·几个生化指标间的相关分析 | 第68-69页 |
·讨论 | 第69-71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1-73页 |
第六章 研究展望及后续工作 | 第73-76页 |
·甘蔗内生固氮细菌的研究展望 | 第73-74页 |
·本试验的后续工作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6页 |
附录1 | 第86-88页 |
附录2 | 第88-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