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4页 |
·我国中药材GAP种植的特点、问题及评价 | 第9-11页 |
·中药材GAP制定的背景 | 第9页 |
·中药材GAP与基地建设的模式 | 第9-10页 |
·GAP对中药材种植期间的基本要求 | 第10页 |
·农药和重金属污染问题 | 第10页 |
·中药材基地环境质量评价的重要性 | 第10-11页 |
·中药材基地环境质量评价原则 | 第11页 |
·中药材基地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 第11页 |
·太子参叶斑病发生与防治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中药材太子参叶斑病发生与危害 | 第12页 |
·中药材太子参叶斑病的防治现状 | 第12-14页 |
·中草药农药残留分析方法新进展 | 第14-17页 |
·气相色谱法(GC) | 第15页 |
·液相色谱法(LC) | 第15-16页 |
·薄层色谱法(TLC) | 第16-17页 |
·超临界流体色谱(SFC) | 第17页 |
·毛细管电泳(CE) | 第17页 |
·生物监测技术(biomonitor technique) | 第17页 |
·农药残留的危害及微生物在农药降解中的应用与展望 | 第17-22页 |
·农药残留及其危害 | 第18-19页 |
·农药降解的影响因素 | 第19-20页 |
·微生物在农药降解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展望 | 第21-22页 |
·论文的设计思路和研究意义 | 第22-24页 |
·论文的设计思路 | 第22-23页 |
·本研究的意义 | 第23-24页 |
第二章 贵州省施秉县太子参种植基地环境监测与评价 | 第24-32页 |
·引言 | 第24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4-29页 |
·布点原则和方法 | 第24页 |
·采样方法 | 第24-25页 |
·样品处理 | 第25页 |
·土壤、水和大气分析测试项目及方法 | 第25-27页 |
·评价方法与标准 | 第27-2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1页 |
·灌溉水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价结果 | 第29页 |
·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价结果 | 第29-30页 |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结果 | 第30页 |
·太子参种植基地的生态环境调查结果 | 第30-31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31-32页 |
第三章 10%世佳水分散颗粒剂等农药对太子参叶斑病的防效研究 | 第32-40页 |
·引言 | 第3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2-35页 |
·试验材料 | 第32-33页 |
·田间试验方法 | 第33-3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5-38页 |
·世佳等杀菌剂对太子参叶斑病的防治效果 | 第35-36页 |
·各处理太子参产量分析及其差异显著性比较 | 第36-3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8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38-40页 |
第四章 10%世佳水分散颗粒剂在土壤、太子参茎叶及块根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 第40-56页 |
·引言 | 第4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0-46页 |
·试剂和材料 | 第40-41页 |
·仪器和设备 | 第41页 |
·田间残留动态试验设计 | 第41页 |
·取样 | 第41-42页 |
·10%世佳水分散颗粒剂在土壤、太子参茎叶及块根中的残留测定方法 | 第42-4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6-56页 |
·10%世佳水分散颗粒剂在土壤中的残留动态 | 第46-49页 |
·10%世佳水分散颗粒剂在太子参茎叶中的残留动态 | 第49-52页 |
·10%世佳水分散颗粒剂在太子参块根中的残留动态 | 第52-55页 |
·10%世佳水分散颗粒剂在太子参茎叶、块根及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 | 第55-56页 |
第五章 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环境因子对世佳在土壤中降解的影响研究 | 第56-61页 |
·引言 | 第56页 |
·实验部分 | 第56-58页 |
·供试药剂及仪器 | 第56页 |
·试供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及性质 | 第56-57页 |
·不同环境因子对农药降解的影响试验设置处理方法 | 第57页 |
·世佳残留分析方法 | 第57-5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8-60页 |
·温度对农药在土壤中降解的影响 | 第58页 |
·微生物对农药在土壤中降解的影响 | 第58-60页 |
·细菌对农药在土壤中降解的影响 | 第60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60-61页 |
结语与展望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原创性声明 | 第68页 |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