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绪言 | 第9-10页 |
第1章 校园伤害事故概述 | 第10-22页 |
·校园伤害事故的界定 | 第10-15页 |
·校园伤害事故的概念 | 第10-11页 |
·科学界定校园伤害事故的关键 | 第11-13页 |
·界定校园伤害事故应注意的问题 | 第13-15页 |
·界定校园伤害事故的法律和现实意义 | 第15-17页 |
·界定校园伤害事故的法律意义 | 第15-16页 |
·界定校园伤害事故的现实意义 | 第16-17页 |
·我国关于校园伤害事故的立法与实践 | 第17-22页 |
·国内立法层面的现状 | 第17-20页 |
·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20-22页 |
第2章 校园伤害事故的相关法律问题分析 | 第22-44页 |
·我国学术界关于学校与学生的关系的学说 | 第22-30页 |
·对“监护职责委托”说的分析与评判 | 第22-26页 |
·对“监护代理”说的分析与评判 | 第26-28页 |
·本文的观点 | 第28-30页 |
·境外关于校园责任的归责原则 | 第30-32页 |
·大陆法系的归责原则 | 第30-31页 |
·英美法系的归责原则 | 第31-32页 |
·我国关于校园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的争议 | 第32-40页 |
·学术界的争鸣 | 第32-34页 |
·对上述几种观点的分析 | 第34-40页 |
·对中美校园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的比较 | 第40-44页 |
·二者存在的差异 | 第40-41页 |
·差异背后的原因 | 第41-44页 |
第3章 我国司法实践中处理此类案件时遇到的困境 | 第44-62页 |
·学校承担校园伤害事故责任的合理期间 | 第44-49页 |
·“门至门”原则的教条运用 | 第44-46页 |
·国外相关规定的借鉴 | 第46页 |
·几种特殊校园伤害事故的认定 | 第46-49页 |
·学校过错的认定标准 | 第49-51页 |
·关于故意的界定 | 第49-50页 |
·关于过失的界定 | 第50-51页 |
·如何准确认定教职工的职务行为 | 第51-54页 |
·理论界的主要学说 | 第52-53页 |
·我国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教职工职务行为 | 第53-54页 |
·体育活动中发生的学生人身损害应如何处理 | 第54-56页 |
·承担责任的情况 | 第54-55页 |
·风险自负的情况 | 第55页 |
·学生未按教师指导行事,学校不承担责任 | 第55-56页 |
·赔偿义务人与受害人、第三人分担损害后果问题 | 第56-62页 |
·受害人与有过失时的责任分担 | 第56-59页 |
·因第三人过错造成的损害 | 第59-62页 |
第4章 构建我国校园伤害事故处理体系的设想 | 第62-71页 |
·立法层面上的设想 | 第62-63页 |
·尽快出台规定学校责任的法律 | 第62页 |
·立法取向 | 第62-63页 |
·执法层面上的设想 | 第63-64页 |
·法官要正确理解立法原意,准确认定各方责任 | 第63页 |
·法官造法的可行性 | 第63-64页 |
·建立校园伤害事故的科学处理体系 | 第64-67页 |
·学校建立校园伤害事故的紧急处置机制 | 第64-65页 |
·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 第65页 |
·调查取证 | 第65-66页 |
·建立协商、调解、仲裁与诉讼四位一体的纠纷处理机制 | 第66-67页 |
·校园伤害事故的风险分担机制-学校侵权责任保险 | 第67-71页 |
·开办学校侵权责任保险的意义 | 第67页 |
·目前我国各类中小学校经费来源状况 | 第67-68页 |
·学校侵权责任保险的性质 | 第68-69页 |
·保费承担 | 第69-71页 |
结语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详细摘要 | 第77-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