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学仿真平台中的子系统建模研究与应用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绪论 | 第8-19页 |
| ·课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8-11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7页 |
| ·主要工作内容 | 第17-18页 |
|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8-19页 |
| 2 面向子系统的动力学建模分析 | 第19-30页 |
| ·引言 | 第19-20页 |
| ·前处理建模组件功能特征 | 第20-22页 |
| ·机械系统动力学建模步骤 | 第22-24页 |
| ·面向对象建模分析及实现 | 第24-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3 子系统建模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 | 第30-46页 |
| ·引言 | 第30-31页 |
| ·面向模型重用的子系统建模技术 | 第31-32页 |
| ·动力学仿真平台中的子系统建模技术方案 | 第32-36页 |
| ·子系统建模关键技术及实现 | 第36-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4 基于子系统建模的汽车整车动力学仿真 | 第46-54页 |
| ·引言 | 第46-47页 |
| ·基于动力学子系统的汽车整车自动建模 | 第47-51页 |
| ·基于子系统建模的整车仿真分析 | 第51-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5 动力学仿真平台实现及子系统建模实例 | 第54-64页 |
| ·引言 | 第54-55页 |
| ·INTEDYNA 整体架构 | 第55-57页 |
| ·仿真平台功能及特点 | 第57-58页 |
| ·建模仿真平台环境 | 第58-61页 |
| ·汽车整车动力学建模实例 | 第61-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6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64-66页 |
| ·全文总结 | 第64-65页 |
| ·展望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