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导论 | 第1-22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二) 主要概念界定 | 第10-13页 |
1. 宗族、家族 | 第10-12页 |
2. 村庄、公共事务 | 第12-13页 |
(三) 已有研究回顾 | 第13-20页 |
1. 对建国后改革前农村家族问题研究 | 第13-14页 |
2. 对改革后家族问题的研究 | 第14-20页 |
(四) 研究个案及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1. 研究个案 | 第20-21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二 乡村政治生活中的家族 | 第22-37页 |
(一) 杨村的政治组织及家族概况 | 第22-25页 |
1. 杨村的政治组织概况 | 第22-24页 |
2. 杨村的家族概况 | 第24-25页 |
(二) 村支书任免中家族作用的变迁 | 第25-31页 |
1. 乡村社会中权威结构分析 | 第25-26页 |
2. 家族权威支配下的支书任免 | 第26-28页 |
3. 政府权威的介入与家族权威的消解 | 第28-30页 |
4. 小结 | 第30-31页 |
(三) 村委会选举及村干部任命:理性选择及家族利益平衡 | 第31-37页 |
1. 村委会选举制度概述 | 第31-32页 |
2. 杨村的村委会选举:理性选择中家族意识的淡化 | 第32-35页 |
3. 村干部的任命:利益平衡中家族意识的增强 | 第35页 |
4. 小结 | 第35-37页 |
三 乡村经济生活中的家族 | 第37-42页 |
(一) 杨村经济状况概述 | 第37页 |
(二) 税费征缴过程中的家族 | 第37-40页 |
1. 杨村的税费征缴 | 第37-39页 |
2. 税费征缴过程中家族的作用 | 第39-40页 |
(三) 土地调整过程中的家族 | 第40-42页 |
1. 杨村土地制度变迁及土地调整 | 第40-41页 |
2. 家族对土地调整的影响 | 第41-42页 |
四 乡村社会生活中的家族 | 第42-49页 |
(一) 家族对计划生育的影响 | 第42-46页 |
1. 计划生育政策与村民生育观念的冲突 | 第42-43页 |
2. 家族对本族中躲避计划生育村民的支持 | 第43-44页 |
3. 家族意识影响了村干部对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 | 第44-45页 |
4. 小结 | 第45-46页 |
(二) 纠纷处理中家族作用的减弱 | 第46页 |
(三) 治安、教育等领域中家族作用的缺失 | 第46-49页 |
1. 传统家族的正面功能分析 | 第46-47页 |
2. 治安、教育等领域中家族作用的缺失 | 第47-49页 |
五 结语 | 第49-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