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电压稳定的发输电系统可靠性评估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7页 |
| ·引言 | 第8-14页 |
| ·电力系统可靠性基本概念 | 第8-9页 |
| ·电力系统可靠性基本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 ·电力系统可靠性基本指标 | 第10-12页 |
| ·电力系统可靠性基本数据的统计分析 | 第12页 |
| ·电力系统可靠性研究的发展概况 | 第12-14页 |
| ·模型方面的突破 | 第13页 |
| ·指标方面的突破 | 第13页 |
| ·计算工具和计算方法上的突破 | 第13-14页 |
| ·电力系统发输电可靠性研究的发展概况 | 第14-15页 |
| ·概念和定义方面 | 第14页 |
| ·模型形成方面 | 第14页 |
| ·计算方面 | 第14-15页 |
| ·数据统计方面 | 第15页 |
| ·本文的主要思路和工作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发输电组合系统可靠性评估 | 第17-23页 |
| ·发展概述 | 第17-18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页 |
| ·评估方法 | 第18-19页 |
| ·蒙特卡罗仿真 | 第19-23页 |
| ·非时序蒙特卡洛仿真 | 第19-20页 |
| ·状态转移抽样技术 | 第20-21页 |
| ·时序蒙特卡洛仿真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结合解析法的蒙特卡罗仿真 | 第23-37页 |
| ·充裕度评估的蒙特卡洛仿真 | 第23-33页 |
| ·元件模型 | 第23-26页 |
| ·发电机模型 | 第23页 |
| ·负荷模型 | 第23-24页 |
| ·输电线路模型 | 第24-25页 |
| ·母线模型 | 第25页 |
| ·变压器模型 | 第25页 |
| ·断路器模型 | 第25-26页 |
| ·同步电容器和电抗器模型 | 第26页 |
| ·抽样方法 | 第26-28页 |
| ·一般方法 | 第26-27页 |
| ·对抽样方法的改进 | 第27页 |
| ·具体实施步骤 | 第27-28页 |
| ·考虑多重故障 | 第28-30页 |
| ·网络拓扑分析 | 第30页 |
| ·减少计算量 | 第30-31页 |
| ·指标体系 | 第31-33页 |
| ·结合解析法 | 第33-37页 |
| ·主要思想 | 第33-34页 |
| ·算法规则 | 第34-37页 |
| ·基本概念 | 第34页 |
| ·动态分块调整 | 第34-35页 |
| ·具体规则 | 第35-37页 |
| 第四章 结合电压稳定的可靠性评估仿真 | 第37-54页 |
| ·概述 | 第37-38页 |
| ·电压稳定 | 第38-42页 |
| ·电压失稳形式 | 第38-39页 |
| ·电压稳定的重要意义 | 第39-40页 |
| ·基本分析方法 | 第40-42页 |
| ·对静态等值法的改进 | 第42-44页 |
| ·对于负荷节点 | 第44页 |
| ·对于联络节点 | 第44页 |
| ·切负荷的计算 | 第44-46页 |
| ·结合电压稳定的可靠性指标 | 第46-47页 |
| ·加快仿真收敛速度 | 第47-54页 |
| ·计算精度 | 第47-48页 |
| ·基本抽样模型 | 第48-49页 |
| ·改进算法 | 第49-54页 |
| ·控制变量的定义 | 第49-51页 |
| ·α和E(Z)的计算 | 第51页 |
| ·Z(X_t)的计算 | 第51-54页 |
| 第五章 仿真与分析 | 第54-65页 |
| ·系统图与相关参数 | 第54-59页 |
| ·系统图 | 第54页 |
| ·相关参数 | 第54-59页 |
| ·负荷参数 | 第54-56页 |
| ·发电机参数 | 第56-57页 |
| ·线路参数 | 第57-59页 |
| ·仿真流程 | 第59-61页 |
| ·仿真结果与比较 | 第61-65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 ·本文结论 | 第65页 |
| ·对电力系统发输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的展望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 作者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完成论文情况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