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22页 |
引言 | 第8页 |
1. 植物基因转化中常用的标记基因 | 第8-12页 |
·标记基因定义 | 第8页 |
·标记基因的分类 | 第8页 |
·常用的报告基因 | 第8-9页 |
·标记基因在转化系统中的应用 | 第9-10页 |
·标记基因的安全性问题 | 第10-12页 |
·转基因植物转化为不可控的杂草 | 第10-11页 |
·外源基因扩散至亲缘野生种 | 第11页 |
·外源抗病毒基因是否会引起新病原菌产生 | 第11页 |
·外源抗(杀)虫基因的潜在风险 | 第11-12页 |
2. 目前解决对标记基因顾虑的方法 | 第12-21页 |
·避免使用抗性标记基因 | 第12-13页 |
·植物遗传转化的新方法:叶绿体遗传转化 | 第13页 |
·使用无争议的生物安全标记基因 | 第13-14页 |
·有关激素代谢的基因 | 第13页 |
·有关糖代谢途径的基因 | 第13-14页 |
·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s,GFP)基因 | 第14-15页 |
·其它类型的安全标记基因 | 第15-16页 |
·耐胁迫基因 | 第15页 |
·甜菜碱醛脱氢酶 BADH基因 | 第15页 |
·汞离子还原酶merA基因 | 第15-16页 |
·甜椒类铁氧还蛋白基因 | 第16页 |
·去除标记基因的方法 | 第16-20页 |
·共转化法 | 第16-17页 |
·转座子法 | 第17-18页 |
·同源重组 | 第18页 |
·位点特异性重组 | 第18-20页 |
·重组酶基因与诱导型启动子的结合 | 第20-21页 |
3.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无选择标记载体的构建 | 第22-3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4页 |
·质粒 | 第22-23页 |
·菌株 | 第23页 |
·细菌培养基 | 第23页 |
·抗生素 | 第23页 |
·酶和试剂 | 第23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23-24页 |
2. 方法 | 第24-27页 |
·质粒提取方法 | 第24-25页 |
·碱法小量提取质粒 DNA | 第24页 |
·试剂盒提取质粒 | 第24-25页 |
·酶切 | 第25页 |
·DNA片段回收 | 第25-26页 |
·DNA片段末端碱基去磷酸化 | 第26页 |
·目的片段和载体连接 | 第26页 |
·酶切的影响因素 | 第26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 | 第26-27页 |
·连接反应产物的转化 | 第27页 |
·重组质粒的α互补检测 | 第27页 |
·大肠杆菌培养 | 第27页 |
·菌种保存 | 第27页 |
3. 无选择标记系统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7-33页 |
·抗病基因兔防御素 NPI与载体pX6-GFP的重组 | 第27-30页 |
·NPI与中间载体SK的连接 | 第28-29页 |
·NPI与载体pX6-GFP的重组 | 第29-30页 |
·含有 GFP报告基因的无选择标记植物表达载体pX6-GFP-NPI的构建 | 第30-33页 |
·GFP片段插入到 SK-NPI上 | 第31-32页 |
·pX6-GFP-NPI的构建 | 第32-33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3-35页 |
·NPI插入到pBluescript-SK上的酶切检测 | 第33页 |
·SK-GFP-NPI酶切检测 | 第33-34页 |
·载体pX6-NPI与pX6-GFP-NPI的 PCR检测 | 第34-35页 |
5. 讨论 | 第35-37页 |
·pX6-GFP无选择标记系统 | 第35-36页 |
·pX6-GFP无选择标记系统的特点 | 第36-37页 |
第三章 无选择标记载体的遗传转化初步探讨 | 第37-4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7-41页 |
·实验材料 | 第37页 |
·培养基 | 第37页 |
·培养条件 | 第37页 |
·转化方法 | 第37页 |
·抗生素 | 第37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37页 |
·农杆菌感受态制备方法 | 第37-38页 |
·农杆菌液氮冻融法转化方法 | 第38页 |
·烟草叶片的叶盘转化方法 | 第38页 |
·叶盘转化法 | 第38-39页 |
·CTAB法提取植物总 DNA | 第39-40页 |
·无选择标记载体转化至农杆菌 EHA105 | 第40-41页 |
·农杆菌培养 | 第41页 |
2. 无选择标记载体pX6-NPI与 pX6-GFP-NPI转化烟草 | 第41-42页 |
·载体的分化率 | 第41页 |
·Cef敏感性测试 | 第4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1-42页 |
·叶片总DNA提取 | 第41-42页 |
·转基因植株 PCR检测 | 第42页 |
3. 无选择标记载体 pX6-NPI与 PX6-GFP-NPI转化杨树 | 第42-45页 |
·转化过程 | 第42-43页 |
·两种载体的分化率 | 第43-45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5-48页 |
1. 无选择标记载体的构建 | 第45页 |
2. 无选择标记载体的转基因研究 | 第45-46页 |
3. 无选择标记系统与安全性标记系统的区别 | 第46页 |
·选择标记基因存在方式不同 | 第46页 |
·选择标记基因的作用机理不同 | 第46页 |
4. 转基因林木的研究进展及安全隐患解决方法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5页 |
详细摘要 | 第55-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