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2页 |
·背景介绍 | 第9页 |
·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9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的思路 | 第11-12页 |
2 既有研究与方法综述 | 第12-20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12页 |
·集装箱港口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综述 | 第12-20页 |
·港口工程技术规范(1987)计算方法 | 第12-14页 |
·《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JTJ211-99)计算方法 | 第14-16页 |
·《海港集装箱码头通过能力测算标准》(JTJ-2004)计算方法 | 第16-20页 |
3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理论研究 | 第20-29页 |
·系统动力学的起源与发展 | 第20-21页 |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理论 | 第21-29页 |
·系统的概念 | 第21-22页 |
·系统的结构 | 第22-24页 |
·系统动力学对系统的描述 | 第24-26页 |
·反馈系统 | 第26-27页 |
·系统动力学的五大特点 | 第27-29页 |
4 集装箱港口通过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29-37页 |
·航运 | 第29-31页 |
·航运组织 | 第29-30页 |
·船舶与装卸 | 第30页 |
·航线构成 | 第30-31页 |
·货物 | 第31-32页 |
·、我国经济、贸易发展 | 第31-32页 |
·货运集装箱化 | 第32页 |
·港口 | 第32-35页 |
·集装箱港口布局 | 第32-34页 |
·港口布置形式与泊位规模 | 第34页 |
·港口后方集疏运通道 | 第34-35页 |
·管理 | 第35-37页 |
·管理与科技 | 第35-36页 |
·口岸“大通关”建设 | 第36-37页 |
5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港口通过能力模型 | 第37-61页 |
·港口通过能力模型的目的 | 第37页 |
·港口系统的界限 | 第37-38页 |
·基于DYNAMO语言的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 | 第38-39页 |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港口通过能力模型的建立 | 第39-50页 |
·港口通过能力系统的因果关系图 | 第39-42页 |
·港口通过能力系统的流图 | 第42-47页 |
·模型参数说明 | 第47-50页 |
·模型模拟 | 第50-61页 |
·模型中的系统动力学表函数 | 第50-54页 |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港口通过能力模型文档 | 第54-56页 |
·模型事例应用 | 第56-59页 |
·结果分析 | 第59-61页 |
6 模型验证 | 第61-79页 |
·参数分析 | 第61-75页 |
·泊位有效利用率 | 第61-75页 |
·泊位年营运天数 | 第75页 |
·昼夜装卸作业时间、装卸辅助作业时间及船舶靠离泊时间 | 第75页 |
·参数确定 | 第75-76页 |
·通过能力计算与模型验证 | 第76-79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79-81页 |
·结论 | 第79-80页 |
·论文主要研究成果 | 第79页 |
·建议 | 第79-80页 |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与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