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20页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11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三、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4-18页 |
(一) 核心概念 | 第14-17页 |
(二) 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 第18-20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二) 研究过程 | 第18-20页 |
第二章 个案介绍:张店区农村社区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情况 | 第20-30页 |
一、张店区农村社区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 第20-21页 |
(一) 张店区概况 | 第20页 |
(二) 张店区的农村社区化进程 | 第20-21页 |
二、张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情况 | 第21-26页 |
(一) 民间文学 | 第22页 |
(二) 民间美术 | 第22-23页 |
(三) 民间音乐 | 第23页 |
(四) 民间戏曲 | 第23-24页 |
(五) 民间技艺 | 第24页 |
(六) 特色民俗 | 第24-25页 |
(七) 民间医疗 | 第25-26页 |
(八) 民间游艺 | 第26页 |
三、社区化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 | 第26-30页 |
(一) 采取的主要措施 | 第26-27页 |
(二) 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27-30页 |
第三章 农村社区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挑战、新问题 | 第30-38页 |
一、农村社区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新挑战 | 第30-32页 |
(一) 农村社区化改变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依存环境 | 第30-31页 |
(二) 农村社区化减弱了保护的民间参与力量 | 第31页 |
(三) 农民市民化降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吸引力 | 第31-32页 |
二、农村社区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2-35页 |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失速度加快 | 第32-33页 |
(二) 发展不平衡 | 第33-34页 |
(三) 优秀传统民俗继承不足 | 第34-35页 |
三、农村社区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原因 | 第35-38页 |
(一) 社区化进程中社区文化建设滞后 | 第35-36页 |
(二) 社区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缺失 | 第36页 |
(三) 独特的传承方式加剧了保护的难度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与教训 | 第38-45页 |
一、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措施 | 第38-41页 |
(一) 法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日”的推动功不可没 | 第38页 |
(二) 英、秘、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的保护理念和技术 | 第38-40页 |
(三) 日、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自觉与产业化 | 第40-41页 |
二、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 | 第41-43页 |
(一) 政府的主导作用 | 第41-42页 |
(二) 民间参与的推动力与文化自觉 | 第42-43页 |
(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之路 | 第43页 |
(四) 注重对传承人的保护 | 第43页 |
三、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教训 | 第43-45页 |
(一) 缺乏可持续性 | 第43-44页 |
(二) 过度商业化 | 第44-45页 |
第五章 农村社区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与对策 | 第45-57页 |
一、农村社区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 | 第45-51页 |
(一) 推动社区文化建设,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 第45-47页 |
(二) 满足村民情感需求,提高村民思想文化素质 | 第47-48页 |
(三) 促进社区认同,增进社会和谐 | 第48-50页 |
(四) 促进地域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 第50-51页 |
二、社区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 | 第51-57页 |
(一) 强化政府职责,健全保护机制 | 第52-53页 |
(二) 提高社区居民保护意识,提高社会参与水平 | 第53-54页 |
(三) 加强继承与创新,适度开发与利用 | 第54页 |
(四) 建立完善传承人制度,加快传承人培养 | 第54-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附录:访谈资料(摘录)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在学期间科研情况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