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纳米材料的制备 | 第11-12页 |
·一维纳米材料 | 第12-13页 |
·一维纳米材料简介 | 第12页 |
·一维纳米材料的生长方法 | 第12-13页 |
·水热合成方法概述 | 第13-15页 |
·水热法的简介 | 第13-14页 |
·水热条件下纳米晶的结晶习性 | 第14页 |
·水热条件下得纳米晶的取向连生与配向附生 | 第14-15页 |
·水热反应设备的发展 | 第15页 |
·钒系化合物 | 第15-20页 |
·氧化钒 | 第16-17页 |
·钒酸盐类化合物 | 第17页 |
·氧化钒-有机插层复合材料 | 第17-19页 |
·钒系化合物的的应用 | 第19-20页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章 H_2V_3O_8、V_2O_5单晶纳米带的研究 | 第21-37页 |
引言 | 第21-22页 |
·H_2V_3O_8单晶纳米带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22-29页 |
·H_2V_3O_8纳米带的制备 | 第22页 |
·H_2V_3O_8纳米带的表征 | 第22-24页 |
·pH值对H_2V_3O_8纳米带形貌的影响 | 第24-25页 |
·H_2V_3O_8纳米带的光学性质 | 第25页 |
·形成H_2V_3O_8纳米带的机理分析 | 第25-26页 |
·H_2V_3O_8纳米带在氧气中的相变 | 第26-27页 |
·H_2V_3O_8在高分辨电镜下的表面原子排列的变化 | 第27-29页 |
·V_2O_5纳米带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29-35页 |
·V_2O_5纳米带的制备 | 第29页 |
·V_2O_5纳米带的表征 | 第29-31页 |
·V_2O_5纳米带形成过程分析 | 第31-33页 |
·中间产物的光学性质 | 第33-34页 |
·V_2O_5纳米带水热形成机理分析 | 第34页 |
·V_2O_5纳米带的电化学性质 | 第34-35页 |
·结论 | 第35-37页 |
第三章 钒酸盐的制备 | 第37-51页 |
引言 | 第37-38页 |
·Ba(VO_3)_2·H_2O单晶纳米带的制备及表征 | 第38-42页 |
·Ba(VO_3)_2·H_2O纳米带的制备 | 第38页 |
·Ba(VO_3)_2·H_2O纳米带的表征 | 第38-39页 |
·CTMA对Ba(VO_3)_2·H_2O纳米带的形貌影响 | 第39-40页 |
·pH值对产物的影响 | 第40-41页 |
·Ba(VO_3)_2·H_2O纳米带形成机理 | 第41-42页 |
·Ba_(1+x)V_6O_(16)·nH_2O带状和环状结构的制备及表征 | 第42-47页 |
·Ba_(1+x)V_6O_(16)·nH_2O带状和环状结构的制备 | 第42页 |
·Ba_(1+x)V_6O_(16)·nH_2O纳米带的表征 | 第42-45页 |
·Ba_(1+x)V_6O_(16)·nH_2O环的形成机理分析 | 第45-47页 |
·Cu_xV_2O_5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47-50页 |
·Cu_xV_2O_5的制备 | 第47页 |
·Cu_xV_2O_5的表征 | 第47-48页 |
·Cu_xV_2O_5中的Cu含量 | 第48-49页 |
·Cu_xV_2O_5的电化学性质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第四章 聚苯胺-氧化钒插层复合材料的研究 | 第51-59页 |
引言 | 第51-52页 |
·聚苯胺-氧化钒插层复合物的研究 | 第52-58页 |
·聚苯胺-氧化钒插层复合物的制备 | 第52页 |
·聚苯胺-氧化钒插层复合物的形貌表征 | 第52-53页 |
·聚苯胺分子结构分析 | 第53-54页 |
·氧化钒主体层间距的变化 | 第54-55页 |
·苯胺浓度对产物形貌的影响 | 第55页 |
·温度对产物形貌的影响 | 第55-56页 |
·聚苯胺在氧化钒层间原位插层聚合过程分析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论文总结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71页 |
附录 | 第71-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75-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