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导言 | 第11-12页 |
一 “物化”的内涵和外延 | 第12-21页 |
(一) “物化”的内涵 | 第12-15页 |
1、“物化”的哲学内涵 | 第12页 |
2、“物化”的文学内涵 | 第12-14页 |
3、“物化”的美学内涵 | 第14-15页 |
(二) “物化”的外延 | 第15-21页 |
1、“物化”与“感兴” | 第15-16页 |
2、“物化”与“神化” | 第16-19页 |
3、“物化”与想象 | 第19-20页 |
4、“物化”与情感 | 第20-21页 |
二 中国古代美学中“物化”观的发展演变轨迹 | 第21-37页 |
(一) 萌芽期 | 第21-23页 |
(二) 起始期 | 第23-26页 |
(三) 发展期 | 第26-30页 |
(四) 深化期 | 第30-33页 |
(五) 成熟期 | 第33-37页 |
三 “物化”的审美特征及其理论的哲学美学基础 | 第37-41页 |
(一) “物化”的审美特征 | 第37-39页 |
1、物我两忘,浑然一体 | 第37-38页 |
2、以物观物,探出精髓 | 第38-39页 |
(二) “物化”理论的哲学美学基础——“天人合一” | 第39-41页 |
1、“以人合天” | 第39-40页 |
2、“以天合天”——“物化” | 第40-41页 |
四 “物化”理论的理论价值和当代意义 | 第41-44页 |
注释 | 第44-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