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零件及传动装置论文--机械传动机构论文--啮合传动论文--齿轮及齿轮传动论文

准端面双圆弧齿轮的应力分析及敏度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19页
 引言第10页
   ·双圆弧齿轮概述第10-11页
   ·国内外圆弧齿轮的研究状况综述第11-16页
   ·选题目的和意义第16-17页
   ·本课题主要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准端面双圆弧齿轮啮合原理第19-39页
   ·圆弧齿轮齿形齿面共轭原理第19-23页
     ·包络理论第19-21页
     ·共轭齿面的形成方法第21-23页
   ·基准齿形第23-26页
     ·基准齿形简介第23-25页
     ·GB12579-91型的基本齿形参数第25-26页
   ·准端面双圆弧齿轮基本齿条齿面方程式第26-27页
   ·准端面双圆弧齿轮齿面方程第27-29页
   ·准端面双圆弧齿轮的端面齿廓第29-31页
   ·齿面相对曲率与接触应力的理论分析第31-37页
     ·曲面的曲率第31-33页
     ·共轭齿面的相对曲率第33-34页
     ·法面圆弧螺旋齿面相对主曲率公式的推导第34-37页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三章 基于Pro/E准端面双圆弧齿轮参数化造型技术的研究第39-53页
   ·Pro/ ENGINEER软件简介第39-40页
   ·参数化设计第40-41页
     ·参数化设计的概念第40-41页
     ·参数化设计的优点及Pro/ENGINEER在参数化方面的优势第41页
   ·本文所使用的Pro/ENGINEER开发工具与方法第41-43页
   ·准端面双圆弧齿轮参数化建模第43-50页
     ·齿轮齿廓的精确创建第43-48页
     ·齿轮轮体的造型第48页
     ·齿轮齿面的形成第48-49页
     ·创建其它的齿特征以及孔特征第49-50页
   ·切齿第50-51页
   ·程序设计第51-52页
     ·书写程序第51页
     ·参数化模型再生第51-52页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四章 准端面双圆弧齿轮接触分析第53-77页
   ·引言第53页
   ·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第53-54页
   ·Pro/MECHANICA简介第54-55页
   ·Pro/MECHANICA技术基础第55-57页
     ·P-method与H-method的比较第55-56页
     ·3种收敛方法第56-57页
   ·准端面圆弧齿轮的有限元分析前处理第57-64页
     ·参数化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57-61页
     ·有限元网格的划分第61-62页
     ·边界约束条件处理与载荷施加第62-63页
     ·定义接触区域与材质分配第63页
     ·建立静态分析获取结果第63-64页
   ·Pro/MECHANICA接触分析中的几个约束第64页
   ·静态应力计算结果分析(三齿模型单对轮齿两点接触情况)第64-66页
   ·灵敏度分析第66-71页
     ·灵敏度分析概述第66-67页
     ·定义设计参数第67页
     ·建立全局灵敏度分析任务第67-68页
     ·运行灵敏度分析并获取结果第68-71页
   ·结果分析2(单对轮齿单点接触)第71-75页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五章 准端面双圆弧齿轮的弯曲应力分析初探第77-85页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77-81页
     ·基本模型第77-78页
     ·仿真特征定义第78-79页
     ·边界约束条件处理与载荷施加第79-80页
     ·材质分配与网格划分控制第80-81页
     ·建立静态分析并运行第81页
   ·结果分析第81-83页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5-87页
   ·本文所做的工作第85-86页
   ·本课题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0页
致谢第90-9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协议标签交换网络中的OAM技术实现与分析研究
下一篇:AH-50硬质沥青路面材料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