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城市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系统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绪论 | 第9-18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9-11页 |
| ·国内外重特大火灾、爆炸事故频发 | 第9-10页 |
| ·我国火灾、爆炸灾害事故形势严峻 | 第10-11页 |
| ·国内外城市重大危险源评价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城市重大危险源的概述 | 第11页 |
| ·国外重大危险源评价现状 | 第11-12页 |
| ·国内重大危险源评价现状 | 第12页 |
| ·GIS概述 | 第12-16页 |
| ·GIS概念及其技术体系概论 | 第12-13页 |
| ·组件式GIS特征 | 第13-14页 |
| ·GIS技术在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价中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 ·主要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 第16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16页 |
| ·研究的内容 | 第16页 |
| ·技术实施路线 | 第16-18页 |
| 2 城市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系统结构设计 | 第18-26页 |
| ·系统需求性分析 | 第18-19页 |
| ·系统编制分析 | 第18页 |
| ·系统需求性分析 | 第18-19页 |
| ·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19-21页 |
| ·系统的设计原则 | 第19-20页 |
| ·系统的结构设计 | 第20-21页 |
| ·系统主要的功能设计 | 第21-22页 |
| ·系统的特点 | 第22-23页 |
| ·系统的面向对象性 | 第23-24页 |
| ·面向对象的系统设计 | 第23-24页 |
| ·面向对象系统的优点 | 第24页 |
| ·系统的支持环境 | 第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 3 城市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的数学模型建立 | 第26-53页 |
| ·重大危险源辨识 | 第26-28页 |
| ·国际上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 | 第26页 |
| ·国内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 | 第26-27页 |
| ·重大危险源辨识 | 第27-28页 |
|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指标 | 第28页 |
| ·评价方法及其数学模型 | 第28-37页 |
| ·评价原则与假设条件 | 第29页 |
| ·评价单元的划分 | 第29页 |
| ·评价模型的层次结构 | 第29页 |
| ·评价的数学模型 | 第29-30页 |
| ·危险物质事故易发性的评价 | 第30-33页 |
| ·工艺过程事故易发性的评价 | 第33-34页 |
| ·工艺-物质危险性相关系数的确定 | 第34页 |
| ·事故严重度的评价方法 | 第34-37页 |
| ·事故的伤害模型 | 第37-47页 |
| ·凝聚相含能材料爆炸的伤害模型 | 第37-40页 |
| ·蒸气云爆炸的伤害模型 | 第40页 |
| ·火灾伤害模型 | 第40-42页 |
| ·池火灾伤害模型 | 第42-43页 |
| ·沸腾液体扩展为蒸气爆炸伤害模型 | 第43-44页 |
| ·固体火灾伤害模型 | 第44页 |
| ·室内火灾伤害模型 | 第44-45页 |
| ·泄漏模型 | 第45-47页 |
| ·事故严重度的计算 | 第47-49页 |
| ·危险性抵消因子 | 第49-50页 |
| ·危险性分级与危险控制分级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4 GIS与城市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模型集成 | 第53-65页 |
| ·主界面设计与实现 | 第53-54页 |
| ·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54-63页 |
| ·文件功能模块 | 第54页 |
| ·地理信息系统模块 | 第54-56页 |
| ·危险源辨识模块 | 第56页 |
| ·危险性分析模块 | 第56-62页 |
| ·辅助评价模块 | 第62-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 5 城市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价应用实例 | 第65-71页 |
| ·评价项目概述 | 第65页 |
| ·评价单位的确定 | 第65-66页 |
| ·危险源辨识 | 第66页 |
| ·危险性评价 | 第66-69页 |
| ·单一物质事故易发性评价 | 第66-67页 |
| ·工艺过程事故易发性的评价 | 第67页 |
| ·事故易发性的评价 | 第67-68页 |
| ·事故严重度评价 | 第68页 |
| ·抵消因子计算 | 第68-69页 |
| ·后果分析 | 第69-70页 |
| ·事故固有危险性 | 第69-70页 |
| ·事故危险性等级划分 | 第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6 结论 | 第71-73页 |
| ·主要结论 | 第71-72页 |
| ·展望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 附录 | 第77-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