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 第1-13页 |
·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8-9页 |
·生态设计思想的引入 | 第8页 |
·工业废弃地的景观改造 | 第8-9页 |
·国内情况 | 第9页 |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论文的结构 | 第12-13页 |
2 后工业景观概述 | 第13-31页 |
·后工业景观的概念、分类 | 第13-15页 |
·“后工业景观”的概念 | 第13-15页 |
·后工业景观的分类 | 第15页 |
·产业废弃地 | 第15-18页 |
·废弃地的概念和分类 | 第15-16页 |
·矿区废弃地(mine derelict,mining wasteland) | 第16页 |
·城市工业废弃地(urban industrial wasteland,urban brownfield) | 第16-17页 |
·垃圾处理场地(landfills) | 第17-18页 |
·后工业景观的出现背景 | 第18-28页 |
·产业废弃地改造的影响 | 第18-19页 |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整治的影响 | 第19-20页 |
·现代艺术对后工业景观的影响 | 第20-24页 |
·工业旅游及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推动 | 第24-27页 |
·恢复生态学及科技的发展为产业废弃地提供理论支持 | 第27-28页 |
·后工业景观特点 | 第28-31页 |
·场所精神与文脉主义 | 第28-29页 |
·景观的大尺度 | 第29页 |
·后工业景观的生态伦理观念 | 第29-31页 |
3 生态设计与景观 | 第31-47页 |
·生态设计 | 第31-37页 |
·生态设计的起源与发展 | 第31-32页 |
·生态设计的概念和内涵 | 第32-37页 |
·现代景观设计概述 | 第37-38页 |
·景观的概念 | 第37页 |
·景观设计概念与研究范畴 | 第37-38页 |
·现代景观设计与生态设计的结合 | 第38-47页 |
·景观生态学是景观生态设计的理论基础 | 第38页 |
·生态设计在后工业景观中的应用 | 第38-39页 |
·后工业景观生态设计思想的形成 | 第39-47页 |
4 后工业景观生态设计分析 | 第47-69页 |
·美国西雅图煤气厂公园 | 第47-49页 |
·丹佛市污水厂公园(Northside Park)美国 | 第49-50页 |
·德国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Landschaftspark Duisburg-Nord) | 第50-53页 |
·萨尔布吕肯市(Saarbruecken)的港口岛公园(Buergpark Hafeninsel) | 第53-54页 |
·德国艾美溪公园国际建筑展 | 第54-57页 |
·德国北戈尔帕地区露天煤矿废弃地景观重建 | 第57-59页 |
·希腊狄俄尼索斯采石场 | 第59-60页 |
·美国加州帕罗·奥托市拜斯比公园(Bvxbee Park) | 第60-61页 |
·中山市粤中造船厂旧址的重建 | 第61-65页 |
·天津万科水晶城 | 第65-69页 |
5 后工业景观生态设计思想和方法 | 第69-78页 |
·后工业景观生态设计思想 | 第69页 |
·生态恢复与促进 | 第69页 |
·生态补偿与适应 | 第69页 |
·后工业景观生态设计方法 | 第69-75页 |
·保留再利用 | 第69-70页 |
·对场地材料和资源进行再生利用 | 第70-71页 |
·对场地现状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利用 | 第71页 |
·土壤的处理 | 第71-72页 |
·植物的处理 | 第72-73页 |
·水的处理 | 第73页 |
·垃圾处置场的处理 | 第73-75页 |
·后工业景观生态设计所要遵循的一般原则 | 第75-76页 |
·最少干扰原则 | 第75页 |
·尊重场地生态发展过程原则 | 第75页 |
·保护原则 | 第75页 |
·4R原则,即Reduce,Reuse、Recycle和Renewable | 第75-76页 |
·技术、艺术和功能的结合原则 | 第76页 |
·后工业景观生态恢复的方法 | 第76-78页 |
·工程恢复方法 | 第76-77页 |
·化学恢复方法 | 第77页 |
·生物恢复方法 | 第77-78页 |
结语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