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前言 | 第10页 |
·精子介导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转基因动物的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动物转基因技术取得的成就 | 第13-14页 |
·我国家畜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状况 | 第14页 |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 第14页 |
·CD59 和膜辅蛋白(membrane cofactor protein,MCP)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绿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s,GFP)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GFP 作为报告基因的优点 | 第16页 |
·GFP 的应用 | 第16-17页 |
第二章 pEGFPN1-CD59、pEGFPN1-MCP 重组载体的构建 | 第17-2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7-20页 |
·材料 | 第17-18页 |
·实验方法 | 第18-2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0-21页 |
·讨论 | 第21-25页 |
·基因重组载体的选择 | 第21-22页 |
·外源片断与载体的连接反应 | 第22-23页 |
·质粒的提取 | 第23页 |
·质粒DNA 的纯化 | 第23-24页 |
·重组质粒DNA 的构建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精子介导转CD59、MCP 双基因小鼠的研究 | 第25-3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5-29页 |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2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4页 |
·冲胚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的结果 | 第29-30页 |
·不同处理方式对转基因效果的影响 | 第30-31页 |
·荧光观察与PCR 扩增结果比较 | 第31-32页 |
·输精管注射和睾丸注射处理后雄性生殖系统的变化 | 第32-33页 |
·正常光线和荧光下观察处理后的精液 | 第33页 |
·荧光下观察睾丸组织渗液的抹片 | 第33-34页 |
·正常光线和荧光下的输精管的比较 | 第34页 |
·讨论 | 第34-36页 |
第四章 转CD59 和MCP 双基因小鼠的检测 | 第36-4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8页 |
·材料 | 第36页 |
·方法 | 第36-37页 |
·小鼠的心脏组织的RT-PCR 检测 | 第37-3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8-40页 |
·首建鼠的后代PCR 检测初筛结果及分析 | 第38-40页 |
·F_1 代小鼠进行RT-PCR 检测的结果与分析 | 第40页 |
·讨论 | 第40-44页 |
·关于小鼠尾组织DNA 的提取 | 第40-41页 |
·关于检测转基因动物的方法 | 第41页 |
·建立转基因小鼠动物模型的意义 | 第41-42页 |
·关于表达载体的特征及其在转基因小鼠中的表达 | 第42页 |
·关于转基因在转基因小鼠基因组中的整合 | 第42页 |
·关于转基因的遗传 | 第42页 |
·关于重组蛋白质的生产及检测 | 第42-44页 |
第五章 精子介导转CD59+MCP 双基因猪的研究 | 第44-5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实验材料 | 第44-45页 |
·实验方法 | 第45-46页 |
·结果及分析 | 第46-49页 |
·各种处理后的检测 | 第46-48页 |
·整合检测 | 第48页 |
·不同处理对结果的影响 | 第48-49页 |
·讨论 | 第49-54页 |
·外源DNA 导入精子的方法 | 第49-52页 |
·影响基因转染精子效率的主要因素 | 第52-53页 |
·脂质体包埋对转基因影响 | 第53页 |
·PCR 对双基因的检测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2页 |
致 谢 | 第62-63页 |
作者简介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