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以杭州市和贵阳市为例
1 绪论 | 第1-19页 |
·研究的背景和选题依据 | 第10-12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采用的数据说明 | 第17-19页 |
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9-28页 |
·国外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综述 | 第19-25页 |
·国外关于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类型的研究 | 第19-21页 |
·国外针对规划实施结果评价的研究 | 第21-22页 |
·国外针对规划实施过程评价的研究 | 第22-25页 |
·国外关于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研究总结 | 第25页 |
·国内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综述 | 第25-26页 |
·国内外关于实施评价方法的研究 | 第26-28页 |
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本质意义及其作用 | 第28-36页 |
·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回顾 | 第28-29页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本质意义与特征 | 第29-31页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作用 | 第31-36页 |
4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基础问题研究 | 第36-45页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基本概念 | 第36-37页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基础理论 | 第37-41页 |
·系统理论 | 第37-38页 |
·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 | 第38-40页 |
·国情国策理论 | 第40-41页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特征 | 第41-42页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系统构成 | 第42-43页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原则 | 第43页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工作内容和程序 | 第43-45页 |
5 杭州市和贵阳市上一轮规划实施情况对比研究 | 第45-66页 |
·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概况 | 第45-53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45-51页 |
·上一轮规划编制的宏观背景 | 第51页 |
·上一轮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 第51-52页 |
·上一轮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 | 第52-53页 |
·上一轮规划控制指标执行情况 | 第53-66页 |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 第53-57页 |
·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执行情况 | 第57-60页 |
·耕地保护控制指标执行情况 | 第60-63页 |
·土地用途管制执行情况 | 第63-66页 |
6 杭州市和贵阳市上一轮规划实施效益的评价 | 第66-99页 |
·上一轮规划实施的经济效益评价 | 第66-88页 |
·建设用地的经济效益评价 | 第66-82页 |
·农用地的经济效益评价 | 第82-85页 |
·建设用地与耕地之间的关系评价 | 第85-88页 |
·上一轮规划实施的社会效益评价 | 第88-96页 |
·上一轮规划实施的社会影响 | 第88-93页 |
·上一轮规划实施的社会效益评价 | 第93-96页 |
·上一轮规划实施的生态环境效益评价 | 第96-99页 |
·森林覆盖率 | 第96-97页 |
·水面指数 | 第97页 |
·园林绿化 | 第97-99页 |
7 杭州市和贵阳市上一轮规划实施的总体评价 | 第99-129页 |
·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99-103页 |
·指标选取原则 | 第99-100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 第100-103页 |
·评价方法 | 第103-106页 |
·协调度模型 | 第104-105页 |
·协调度函数 | 第105-106页 |
·评价指标权重与参数的确定 | 第106-109页 |
·案例应用 | 第109-112页 |
·上一轮规划实施成效的定性评价 | 第112-116页 |
·上一轮规划实施和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16-122页 |
·存在的共同问题 | 第116-119页 |
·贵阳市上一轮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第119-121页 |
·杭州市上一轮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第121-122页 |
·本轮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的建议 | 第122-129页 |
·对本轮规划修编和实施的建议 | 第122-127页 |
·对西部地区规划修编和实施的建议 | 第127页 |
·对东部地区规划修编和实施的建议 | 第127-129页 |
8 结论、新的进展和不足之处 | 第129-131页 |
·结论 | 第129-130页 |
·新的进展 | 第130页 |
·不足之处 | 第130-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36页 |
致谢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