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6页 |
| ·问题的提出和本文研究意义 | 第7-8页 |
| ·养老保险的发展与研究概述 | 第8-13页 |
| ·养老保险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 第8-10页 |
| ·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10-11页 |
| ·养老保险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思路和内容 | 第13-16页 |
| 第二章 国外养老保险的主要模式和制度 | 第16-31页 |
| ·国外养老保险制度的一般模式 | 第16-21页 |
| ·传统型养老保险 | 第16-17页 |
| ·福利国家型养老保险 | 第17-18页 |
| ·国家保险型养老保险 | 第18-19页 |
| ·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 | 第19-21页 |
| ·国外养老保险基金筹集的模式 | 第21-25页 |
| ·现收现付制 | 第21-23页 |
| ·完全积累制 | 第23-24页 |
| ·部分积累制 | 第24-25页 |
| ·国外养老保险的管理制度模式 | 第25-26页 |
| ·政府直接管理模式 | 第25页 |
| ·政府和社会公共机构共同管理模式 | 第25-26页 |
| ·工会管理模式 | 第26页 |
| ·国外养老保险制度的成功经验 | 第26-31页 |
| ·以个人帐户积累为基础的私营化管理模式 | 第26-27页 |
| ·建立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 第27-28页 |
| ·提高退休年龄并缩小男女退休的差距 | 第28-29页 |
| ·采取各种形式减少养老金发放量 | 第29-30页 |
| ·调整养老金的融资方式和结构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 第31-43页 |
|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形成与改革历程 | 第31-33页 |
| ·改革开放以前的初创与调整阶段 | 第31-32页 |
| ·改革开放初期的调整规范时期 | 第32页 |
| ·90 年代以后我国社会养老保险 | 第32-33页 |
|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一般模式 | 第33-37页 |
|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模式 | 第33-35页 |
| ·我国养老保险的基金模式 | 第35-37页 |
| ·我国养老保险的管理模式 | 第37页 |
| ·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7-43页 |
| ·我国养老保险管理模式转型中出现的问题 | 第37-39页 |
| ·养老基金存在多方面的紧迫问题 | 第39-41页 |
| ·养老保险的管理体系不健全 | 第41-42页 |
| ·其他突出问题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国内外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研究 | 第43-51页 |
| ·养老保险制度的环境差异分析 | 第43-45页 |
|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无积累 | 第43页 |
|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供养人数增长迅速 | 第43-44页 |
|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基础工作薄弱 | 第44页 |
| ·法制体系不健全 | 第44页 |
| ·我国特有的二元化社会造成养老保险覆盖面窄 | 第44-45页 |
| ·养老保险制度的差异分析 | 第45-48页 |
| ·国内外养老保险模式的差异分析 | 第45-47页 |
| ·国内外养老保险基金运作机制的差异分析 | 第47页 |
| ·养老保险的管理制度的差异分析 | 第47-48页 |
| ·实例分析--中美养老保险制度比较分析 | 第48-51页 |
| 第五章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 第51-67页 |
| ·进一步发展完善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 | 第51-56页 |
| ·不断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 第51-52页 |
| ·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制度 | 第52-54页 |
| ·鼓励发展个人储蓄性养老 | 第54-56页 |
| ·多渠道开源节流,保证养老保险基金的良性发展 | 第56-63页 |
| ·政府承担责任,解决养老保险的隐性债务问题 | 第56-57页 |
| ·借鉴国外实践的成功经验,提高退休年龄标准 | 第57-60页 |
| ·适时合理地开征社会保障税 | 第60-62页 |
| ·通过营运渠道的创新来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 | 第62-63页 |
| ·不断完善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管理体系 | 第63-67页 |
| ·加强立法,完善养老保险的法律制度 | 第63-65页 |
| ·加快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 | 第65-66页 |
| ·加强舆论宣传,调动整个社会的参与积极性 | 第66-67页 |
| 第六章 天津市养老保险的改革建议 | 第67-75页 |
| ·天津市养老保险的现状分析 | 第67-69页 |
| ·基本情况 | 第67-68页 |
| ·目前的现状 | 第68页 |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68-69页 |
| ·天津市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 第69-75页 |
| ·短期内应重点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 | 第70-71页 |
| ·全面推行企业年金制度 | 第71-73页 |
| ·强化基金征缴,做实个人帐户 | 第73页 |
| ·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合理调整、适度增加养老金计发水平 | 第73-75页 |
| 结束语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