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族纳格拉鼓调查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1. 绪论 | 第11-13页 |
| ·研究史回顾 | 第11-12页 |
| ·中国学者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国外学者对纳格拉同类鼓的研究概况 | 第12页 |
| ·本文的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2. 与新疆维吾尔纳格拉共生的的文化背景 | 第13-14页 |
| ·新疆概况 | 第13页 |
| ·自然地理环境 | 第13页 |
| ·民族构成与行政划分 | 第13页 |
| ·社会精神文化 | 第13页 |
| ·维吾尔族历史文化概况 | 第13-14页 |
| ·族源及民族形成简况 | 第13-14页 |
| ·地理分布 | 第14页 |
| ·文化特征 | 第14页 |
| 3. 维吾尔族纳格拉鼓综合分析 | 第14-23页 |
| ·名称辨析 | 第14-19页 |
| ·“纳格拉”之名 | 第14-18页 |
| ·“铁鼓”之名 | 第18-19页 |
| ·渊源辨析 | 第19-21页 |
| ·源于羯鼓说 | 第19页 |
| ·源于波斯、阿拉伯说 | 第19页 |
| ·二说之辨 | 第19-21页 |
| ·纳格拉鼓的形制与制作 | 第21-22页 |
| ·形制 | 第21页 |
| ·制作 | 第21-22页 |
| ·文化含义 | 第22页 |
| ·纳格拉音乐 | 第22-23页 |
| ·演奏形式 | 第22页 |
| ·演奏场合 | 第22页 |
| ·演奏曲目 | 第22-23页 |
| 4. 新疆各地区维吾尔族纳格拉鼓现状 | 第23-47页 |
| ·代表区的选择 | 第23页 |
| ·喀什地区纳格拉鼓现状 | 第23-27页 |
| ·文化背景 | 第23-24页 |
| ·乐器本体特征 | 第24-25页 |
| ·音乐本体特征 | 第25-26页 |
| ·蕴含的文化 | 第26-27页 |
| ·伊犁地区纳格拉鼓现状 | 第27-32页 |
| ·伊犁地区维吾尔人历史渊源 | 第27页 |
| ·伊犁十二纳格拉鼓乐的形成年代 | 第27页 |
| ·乐器本体特征 | 第27-28页 |
| ·音乐本体特征 | 第28-30页 |
| ·对伊犁十二纳格拉鼓乐的分析 | 第30-32页 |
| ·和田地区纳格拉鼓现状 | 第32-34页 |
| ·文化背景 | 第32页 |
| ·乐器本体特征 | 第32页 |
| ·音乐本体特征 | 第32-33页 |
| ·洛浦县纳格拉鼓乐 | 第33-34页 |
| ·文化渊源 | 第34页 |
| ·吐鲁番地区纳格拉鼓现状 | 第34-38页 |
| ·自然地理环境 | 第34页 |
| ·历史文化背景 | 第34页 |
| ·乐器本体特征 | 第34-35页 |
| ·音乐本体特征 | 第35-38页 |
| ·吐鲁番纳孜尔库姆 | 第38页 |
| ·纳格拉鼓乐音响出版资料分析 | 第38-47页 |
| ·《丝路古乐》 | 第39-42页 |
| ·《丝绸之路唢呐之声》 | 第42-43页 |
| ·《新疆维吾尔十二纳格尔鼓吹乐》(伊犁鼓吹乐) | 第43-47页 |
| ·纳格拉鼓乐风格特征分析 | 第47页 |
| ·总体特征 | 第47页 |
| ·各地区纳格拉鼓乐的联系 | 第47页 |
| 5. 世界音乐文化中的纳格拉 | 第47-49页 |
| ·纳格拉鼓在世界各地的分布概况 | 第47-48页 |
| ·纳格拉鼓分布与伊斯兰教传播的关系 | 第48页 |
| ·纳格拉鼓的文化属性 | 第48-49页 |
| 6. 结论 | 第49-50页 |
| ·新疆维吾尔族选择了纳格拉 | 第49页 |
| ·兼容并蓄、多元共存的发展道路 | 第49-50页 |
| ·纳格拉鼓乐对文化生态的依赖性 | 第50页 |
| ·维吾尔人创造了自己的纳格拉鼓乐 | 第50页 |
| 注释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 附录 | 第53-66页 |
| 1、喀什地区实地调查纳格拉图片 | 第53-54页 |
| 2、伊犁地区实地调查纳格拉图片 | 第54-55页 |
| 3、和田地区实地调查纳格拉图片 | 第55-56页 |
| 4、吐鲁番地区实地调查纳格拉图片 | 第56-57页 |
| 5、乌鲁木齐市纳格拉实地调查图片 | 第57-60页 |
| 6、文献中的纳格拉图片 | 第60-64页 |
| 7、伊犁鼓吹乐盒式磁带的说明 | 第64-65页 |
| 8、主要纳格拉艺人简历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