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5页 |
·引言 | 第12页 |
·挥发油分析技术研究及其进展 | 第12-20页 |
·挥发油的提取技术 | 第13-16页 |
·挥发油的分析技术 | 第16-20页 |
·野菊米研究及其进展 | 第20-22页 |
·加工技术 | 第20-21页 |
·历史记载 | 第21-22页 |
·野菊花研究及其进展 | 第22-26页 |
·化学成分的研究 | 第22-23页 |
·药理作用的研究 | 第23-25页 |
·临床应用 | 第25页 |
·不良反应 | 第25-26页 |
·小结 | 第26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6-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5页 |
第二章 野菊米和野菊花挥发油提取及其化学成分分析研究 | 第35-58页 |
·引言 | 第35-36页 |
·实验部分 | 第36-38页 |
·药材、试剂及仪器 | 第36页 |
·SD法提取样品挥发油 | 第36-37页 |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提取样品挥发油 | 第37-38页 |
·分析实验 | 第38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8-55页 |
·不同产地野菊米和野菊花挥发油颜色和收率结果比较 | 第38-39页 |
·溶剂的选择 | 第39页 |
·气相色谱条件的优化 | 第39-40页 |
·野菊米挥发油化学成分的鉴定 | 第40-45页 |
·不同产地野菊米的有效成分含量比较 | 第45页 |
·解析过程分析 | 第45-47页 |
·云南产野菊米和野菊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 | 第47-50页 |
·超临界 CO_2萃取遂昌产野菊米工艺条件的选择 | 第50-51页 |
·超临界 CO_2萃取法与 SD法提取遂昌产野菊米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比较 | 第51-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8页 |
第三章 顶空固相微萃取在野菊米挥发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 第58-69页 |
·引言 | 第58-59页 |
·实验部分 | 第59-60页 |
·药材与仪器 | 第59-60页 |
·分析条件 | 第60页 |
·样品制备 | 第6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0-67页 |
·HS-SPME萃取野菊米挥发性成分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61-64页 |
·HS-SPME法与 SD法所得结果的比较 | 第64-66页 |
·方法重现性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69页 |
第四章 闪蒸-气相色谱法在野菊米挥发性成分中应用研究 | 第69-79页 |
·引言 | 第69-71页 |
·实验部分 | 第71-72页 |
·药材与仪器 | 第71页 |
·气相色谱分析条件 | 第71页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实验条件 | 第71-72页 |
·样品分析过程 | 第7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2-78页 |
·闪蒸条件的优化 | 第72-73页 |
·闪蒸-气相色谱法分析安徽黄山产野菊米挥发性成分 | 第73-76页 |
·方法的重现性 | 第76页 |
·闪蒸-气相色谱法分析三种产地野菊米的挥发性成分 | 第76-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五章 论文总结 | 第79-81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79-80页 |
·论文的不足值得再深入研究的问题 | 第80-81页 |
附录一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