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300MW汽轮机转子热应力在线监测系统开发
| 中文摘要 | 第1页 |
| 英文摘要 | 第3-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 ·大机组的调峰运行与热应力 | 第7-9页 |
| ·大机组热应力分析及在线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9-11页 |
| ·国外汽轮机转子热应力在线监测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国内汽轮机转子热应力在线监测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工作计划 | 第11-13页 |
| ·热应力分析模型的理论基础 | 第12页 |
| ·开发汽轮机转子热应力在线监测系统 | 第12页 |
| ·开发与机组历史站通讯的软件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大机组热应力在线监测的理论基础 | 第13-28页 |
| ·前言 | 第13页 |
| ·汽轮机转子热应力理论基础 | 第13-27页 |
| ·汽轮机转子非稳态温度场模型 | 第14-17页 |
| ·热应力计算模型 | 第17-19页 |
| ·非线性条件下转子温度和热应力的递推算法 | 第19-24页 |
| ·汽轮机转子上的合成应力 | 第24-25页 |
| ·汽轮机转子上的热应力集中现象 | 第25-26页 |
| ·汽轮机启停过程中转子热应力的重点监测部位 | 第26页 |
| ·汽轮机转子启动过程转子的温度变化特点 | 第26页 |
| ·汽轮机启动过程中的转子热应力的变化特点 | 第26页 |
| ·机组停机过程转子的温度变化特点 | 第26-27页 |
| ·停机过程转子热应力的特点 | 第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热应力在线监测系统的开发 | 第28-44页 |
| ·前言 | 第28页 |
| ·软件开发原则 | 第28-29页 |
| ·制定计划 | 第28页 |
| ·需求分析 | 第28页 |
| ·软件设计 | 第28页 |
| ·代码编制 | 第28-29页 |
| ·软件测试 | 第29页 |
| ·运行维护 | 第29页 |
| ·机组特性 | 第29-31页 |
| ·汽轮机本体结构 | 第29-30页 |
| ·汽轮机设计参数 | 第30-31页 |
| ·汽轮机的调节控制系统 | 第31页 |
| ·汽轮机转子热应力在线监测系统框架设计 | 第31-36页 |
| ·热应力在线监测系统的组成 | 第31-33页 |
| ·热应力在线监测系统的数据流程 | 第33页 |
| ·热应力在线监测系统的主要功能 | 第33-34页 |
| ·系统的软硬件平台 | 第34页 |
| ·软件结构及开发工具 | 第34-36页 |
| ·系统主要模块介绍 | 第36-39页 |
| ·实时数据接口模块 | 第36-37页 |
| ·DCS节点设置模块 | 第37-38页 |
| ·数据库维护模块 | 第38页 |
| ·汽轮机转子热应力在线监测模块 | 第38-39页 |
| ·历史数据查询及显示 | 第39页 |
| ·汽轮机转子热应力在线监测软件系统主要模块简介 | 第39-43页 |
| ·系统主菜单 | 第39页 |
| ·系统初始化模块 | 第39-40页 |
| ·数据库备份模块 | 第40页 |
| ·数据导出模块 | 第40-41页 |
| ·实时热应力计算及运行参数监测模块 | 第41-42页 |
| ·历史数据分析模块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四章 结论与工作展望 | 第44-46页 |
| ·结论 | 第44页 |
| ·工作展望 | 第44-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附录 | 第49-53页 |
| 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