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23页 |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21页 |
1.1 农田生态系统氮素循环与损失途径 | 第10-11页 |
1.2 玉米氮肥利用研究 | 第11-12页 |
1.3 小麦氮素营养与氮利用效率研究 | 第12-14页 |
1.4 小麦节水省肥栽培研究 | 第14-21页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一章 夏玉米氮肥利用率与土壤无机氮残留 | 第23-3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5页 |
1.1 试验地与气象条件 | 第23-24页 |
1.2 取样与测定方法 | 第24-2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5-30页 |
2.1 夏玉米大田根系生长与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动态 | 第25-27页 |
2.2 夏玉米不同施氮量处理土壤硝态氮的动态与残留积累 | 第27-29页 |
2.3 夏玉米不同施氮量处理的植株吸氮量和氮肥利用率 | 第29-30页 |
3 小结 | 第30-32页 |
第二章 限水条件下冬小麦氮素利用特征 | 第32-6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5页 |
1.1 试验地与气象条件 | 第32-33页 |
1.2 夏玉米-冬小麦两茬不同施氮量试验 | 第33-34页 |
1.3 限水条件下冬小麦氮肥运筹试验 | 第34页 |
1.4 取样和测定方法 | 第34-3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5-64页 |
2.1 限水条件下冬小麦不同施氮量的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 | 第35-38页 |
2.2 限水条件下冬小麦不同施氮量的氮素利用 | 第38-49页 |
2.3 限水条件下冬小麦施氮量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氮素吸收利用的关系 | 第49-51页 |
2.4 限水条件下冬小麦不同施氮量的土壤无机氮动态和氮素平衡分析 | 第51-64页 |
3 小结 | 第64-66页 |
第三章 限肥条件下冬小麦氮素利用特征 | 第66-9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6-67页 |
1.1 试验地与气象条件 | 第66页 |
1.2 限肥条件下冬小麦不同灌水量试验 | 第66-67页 |
1.3 取样和测定方法 | 第6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7-94页 |
2.1 限肥条件下冬小麦不同灌水量的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 | 第67-71页 |
2.2 限肥条件下冬小麦不同灌水量的氮素利用 | 第71-83页 |
2.3 限肥条件下冬小麦灌水量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氮素吸收利用的关系 | 第83-86页 |
2.4 限肥条件下冬小麦不同灌水量的土壤无机氮动态与氮素平衡 | 第86-94页 |
3 小结 | 第94-95页 |
第四章 节水省肥栽培小麦对前茬深层土壤残留氮的再利用机制 | 第95-11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95-99页 |
1.1 土柱模拟条件下夏玉米季~15N标记肥料氮的运移残留和后茬节水栽培冬小麦的再利用研究 | 第95-98页 |
1.2 节水栽培小麦吸收利用深层土壤~15N标记氮肥的大田和土柱实证研究 | 第98-9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99-108页 |
2.1 土柱模拟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99-106页 |
2.2 节水栽培小麦吸收利用深层~15N标记氮肥的大田和土柱试验结果分析 | 第106-108页 |
3 小结 | 第108-110页 |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 第110-123页 |
1 夏玉米季土壤氮素(肥料氮)的损失途径与氮肥利用率 | 第110-112页 |
2 节水栽培小麦生育期内土壤硝态氮动态特征 | 第112-114页 |
3 冬小麦-夏玉米节水种植体系氮肥高效利用机理——根系泵原理 | 第114-117页 |
4 冬小麦节水、省肥、高产、简化栽培技术原理 | 第117-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36页 |
致谢 | 第136-137页 |
作者简介 | 第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