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板坯连轧过程变形和微观组织演变过程的计算机模拟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3页 |
·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发展概况 | 第12-14页 |
·金属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综合预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热轧过程中的组织变化数学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动态再结晶 | 第16-18页 |
·静态再结晶 | 第18-19页 |
·奥氏体晶粒长大 | 第19-20页 |
·轧制造成的晶格缺陷 | 第20页 |
·本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20-23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20-22页 |
·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第2章 薄板坯连铸连轧的温度场模拟 | 第23-33页 |
·传热学基本方程 | 第23-25页 |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 第25-26页 |
·初始条件 | 第25页 |
·边界条件 | 第25-26页 |
·热传导偏微分方程的有限差分解法 | 第26-29页 |
·基本解法 | 第26-28页 |
·解的稳定性 | 第28-29页 |
·各环节热交换过程分析及关键技术的处理 | 第29-31页 |
·轧件在空气中的传送过程 | 第29页 |
·轧件的高压水除鳞过程 | 第29-30页 |
·轧件的轧制过程 | 第30页 |
·轧件在机架间的传送过程 | 第30页 |
·轧件的层流冷却过程 | 第30-31页 |
·热力耦合迭代法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薄板坯连铸连轧力能参数的模拟 | 第33-47页 |
·奥洛万轧制压力模型 | 第33-41页 |
·前滑区单位压力模型 | 第35-39页 |
·后滑区单位压力模型 | 第39-40页 |
·中性角的确定 | 第40-41页 |
·轧制时的变形抗力的确定 | 第41-45页 |
·变形速度的确定 | 第41-42页 |
·变形程度的确定 | 第42-43页 |
·各道次温度的确定 | 第43页 |
·变形抗力的确定 | 第43-45页 |
·轧制力的计算 | 第45-46页 |
·轧辊弹性压扁的修正 | 第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薄板坯连铸连轧过程金属组织演变的数值模拟 | 第47-63页 |
·奥氏体组织演变的数学模型 | 第48-59页 |
·位错密度和屈服应力的关系 | 第50页 |
·加工硬化 | 第50页 |
·动态回复 | 第50-51页 |
·动态再结晶的微观组织变化 | 第51-54页 |
·静态再结晶的微观组织变化 | 第54-55页 |
·亚动态再结晶的微观组织变化 | 第55-56页 |
·每个子组织的体积百分数的变化 | 第56页 |
·静态再结晶和亚动态再结晶引起的位错密度的变化 | 第56-57页 |
·晶粒尺寸的变化 | 第57-58页 |
·关于道次间歇时间中冶金应变的变化 | 第58页 |
·动态再结晶和静态再结晶模拟中涉及的参数 | 第58-59页 |
·相变模型 | 第59-62页 |
·连续冷却的增量相变模型 | 第59-61页 |
·塑性变形对相变的影响 | 第61-62页 |
·铁素体晶粒直径 | 第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薄板坯连铸连轧过程的综合模型数值模拟 | 第63-79页 |
·变形过程宏微观耦合综合预报模型 | 第63-65页 |
·计算实例 | 第65-78页 |
·温度场模拟结果 | 第65-67页 |
·屈服应力模拟结果 | 第67-68页 |
·轧制力模拟结果 | 第68-70页 |
·轧制力矩模拟结果 | 第70-71页 |
·轧制过程奥氏体晶粒尺寸变化的模拟结果 | 第71-72页 |
·轧制出口到卷取轧件相变过程的模拟结果 | 第72-73页 |
·冷却过程铁素体晶粒尺寸变化的模拟结果 | 第73-75页 |
·最终产品的微观组织 | 第75-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结论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和主要成果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作者简介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