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6页 |
引言 | 第16-18页 |
第一章 从法律服务到法律服务贸易 | 第18-46页 |
第一节 法律服务和法律服务贸易的概念 | 第18-22页 |
一、法律服务的范畴 | 第18-19页 |
二、法律服务的特征 | 第19-20页 |
三、涉外法律服务的提供方式 | 第20-21页 |
四、职业化律师提供法律服务的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节 世贸组织框架下的服务贸易法律制度 | 第22-41页 |
一、关于服务贸易的理论 | 第22-31页 |
二、服务贸易法的产生 | 第31-36页 |
三、《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意义与作用 | 第36-41页 |
第三节 法律服务贸易发展趋势 | 第41-46页 |
一、法律服务贸易壁垒 | 第41-42页 |
二、法律服务贸易自由化 | 第42-44页 |
三、多哈回合的有关情况 | 第44-46页 |
第二章 法律服务贸易与WTO服务贸易法律制度 | 第46-61页 |
第一节 中国与《服务贸易总协定》 | 第46-51页 |
第二节 中国服务业的对外开放 | 第51-56页 |
一、中国服务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总体现状 | 第51-52页 |
二、《服务贸易总协定》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影响及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 第52-56页 |
第三节 中国服务贸易法律体系基本框架与完善 | 第56-61页 |
一、中国服务贸易法律体系基本框架的构成 | 第56-58页 |
二、《对外贸易法》在中国服务贸易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 第58-59页 |
三、中国服务贸易法律体系、管理制度和司法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 第59-61页 |
第三章 中外法律服务业和法律服务市场的比较分析 | 第61-98页 |
第一节 中国法律服务业和法律服务市场的现状 | 第61-76页 |
一、中国法律服务业对外开放现状 | 第61-64页 |
二、CEPA的实施与我国法律服务业开放的新机遇 | 第64-67页 |
三、中国法律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法律和规章 | 第67-71页 |
四、外国律师的业务范围与限制 | 第71-72页 |
五、外国律师在我国提供法律服务活动的特征 | 第72-73页 |
六、我国法律服务市场开放的对策 | 第73-76页 |
第二节 外国法律服务业的管理 | 第76-82页 |
一、外国律师管理机构 | 第76-80页 |
二、外国律师实习制度 | 第80-82页 |
第三节 制约我国律师业发展的若干问题 | 第82-90页 |
一、关于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定位 | 第82-84页 |
二、关于律师事务所的体制 | 第84页 |
三、关于法律服务市场 | 第84-86页 |
四、关于律师管理 | 第86-87页 |
五、关于律师执业机构 | 第87-88页 |
六、关于律师队伍素质 | 第88-89页 |
七、关于律师执业责任赔偿 | 第89-90页 |
第四节 外国法律服务业开放的状况 | 第90-94页 |
一、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服务市场开放概况 | 第90-91页 |
二、德国有关外国律师资格的取得和从业条件 | 第91-93页 |
三、英国有关外国律师资格的取得和从业条件 | 第93-94页 |
第五节 中国律师执业的生态环境 | 第94-98页 |
一、立法环境 | 第94-95页 |
二、司法执法环境 | 第95-96页 |
三、法庭环境 | 第96页 |
四、社会环境 | 第96-97页 |
五、技术环境 | 第97-98页 |
第四章 中国加入WTO对法律服务业的影响 | 第98-108页 |
第一节 中国加入WTO对法律服务业带来的机遇 | 第98-101页 |
一、拓宽律师服务的业务范围 | 第99页 |
二、有利于提高我国律师业的综合实力,加快我国律师业的国际化进程 | 第99页 |
三、有利于加快我国律师职业化、产业化的进程 | 第99-100页 |
四、有助于法律服务外部环境的改善 | 第100页 |
五、法律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有助于推动律师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准的提高 | 第100-101页 |
第二节 加入WTO对中国法律服务业带来的挑战 | 第101-104页 |
一、业务的竞争 | 第102-103页 |
二、人才的竞争 | 第103页 |
三、机构的竞争 | 第103-104页 |
第三节 中国法律服务业迎接机遇和挑战的对策 | 第104-108页 |
一、制度上的对策 | 第104页 |
二、管理上的对策 | 第104-105页 |
三、机构上的对策 | 第105-106页 |
四、律师行业管理的对策 | 第106-107页 |
五、发挥律师事务所在律师管理中的基础作用 | 第107-108页 |
第五章 我国法律服务业的发展方向 | 第108-127页 |
第一节 我国法律服务业的产业化 | 第108-115页 |
一、推进我国法律服务产业化的理论依据 | 第108-109页 |
二、加快我国法律服务产业化的客观要求 | 第109-111页 |
三、实现我国法律服务产业化的目标展望 | 第111-113页 |
四、促进我国法律服务产业化的政策取向 | 第113-115页 |
第二节 律师事务所的整合与规模化 | 第115-123页 |
一、律师事务所管理的基本理念和原则 | 第115页 |
二、律师事务所的规模化扩展 | 第115-117页 |
三、律师事务所之间的合并 | 第117-118页 |
四、律师事务所分支机构的建立 | 第118-119页 |
五、中外律师事务所之间的合作 | 第119-121页 |
六、律师事务所的规模化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 第121-123页 |
第三节 我国律师制度的创新 | 第123-127页 |
一、关于法律制度的完善 | 第123-124页 |
二、关于律师业监管理念问题 | 第124-125页 |
三、关于律师管理体制问题 | 第125-127页 |
第六章 结论——关于中国加入WTO后法律服务制度完善的建议 | 第127-147页 |
第一节 中国加入WTO后法律服务制度调整的必要性 | 第127-130页 |
一、中国法律服务规则的现状 | 第127-128页 |
二、中国法律服务规则调整的意义 | 第128-129页 |
三、中国法律服务规则调整的原则 | 第129-130页 |
第二节 中国加入WTO后法律服务制度调整的主要内容 | 第130-133页 |
一、调整外国法律服务业的市场准入 | 第130-131页 |
二、调整本国法律服务的市场规则 | 第131-133页 |
第三节 《律师法》中存在的问题与调整 | 第133-140页 |
一、关于律师资格的取得条件 | 第134-135页 |
二、扩大律师的业务范围和地域范围 | 第135-137页 |
三、加强律师的调查取证权 | 第137-138页 |
四、改革律师收费制度 | 第138-139页 |
五、建立新的律师惩戒制度 | 第139-140页 |
第四节 《刑法》、《刑事诉讼法》等相关规则的调整 | 第140-147页 |
一、《刑事诉讼法》和《刑法》对于法律服务的意义 | 第140-141页 |
二、与人身权保障相关规则的调整 | 第141-143页 |
三、保障依法获取证据规则的调整 | 第143-147页 |
中外文参考文献 | 第147-153页 |
后记 | 第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