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5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课题来源及项目背景 | 第13页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3页 |
·论文结构 | 第13-15页 |
第二章 PC BIOS 的发展状况与计算机体系架构之间的关系 | 第15-24页 |
·传统BIOS 与计算机体系架构 | 第15-18页 |
·传统PC BIOS 的演变 | 第15-16页 |
·传统BIOS 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传统BIOS 与PC 体系结构 | 第17-18页 |
·新一代PC BIOS 与PC 体系架构 | 第18-22页 |
·Intel 的EFI | 第18-21页 |
·Phoenix 的CSS | 第21-22页 |
·新一代PC BIOS 的设计目标 | 第22-24页 |
第三章 Mini-BIOS 软件体系设计 | 第24-29页 |
·软件体系设计思想 | 第24-25页 |
·新一代PC BIOS 体系结构 | 第25-28页 |
·硬件抽象层HAL(Hardware Abstract Layer) | 第26-27页 |
·内核与界面 | 第27页 |
·设备驱动层 | 第27页 |
·应用层 | 第27-28页 |
·Mini-BIOS 体系结构 | 第28-29页 |
第四章 开发环境和调试工具 | 第29-33页 |
·目标板 | 第29-31页 |
·4408X 芯片组 | 第30-31页 |
·Super I/O | 第31页 |
·开发工具 | 第31-33页 |
·GUN 工具链 | 第31页 |
·调试工具 | 第31-33页 |
·ROM 仿真器 | 第31-32页 |
·串口 | 第32页 |
·DEBUG 卡 | 第32-33页 |
第五章 Mini-BIOS 硬件抽象层------平台层的设计与实现 | 第33-48页 |
·平台层实现功能和工作流程 | 第33-34页 |
·32 位保护模式的建立 | 第34-37页 |
·i386 保护模式运行机制 | 第34-36页 |
·Mini-BIOS 的GDT 表 | 第36-37页 |
·内存初始化 | 第37-45页 |
·内存工作原理 | 第37-39页 |
·DRAM 基本存储单元结构 | 第37页 |
·SDRAM 基本结构 | 第37-38页 |
·CPU 读取内存数据过程 | 第38-39页 |
·4408X 芯片组与内存 | 第39-40页 |
·PC133 内存SPD 规范 | 第40-41页 |
·SMBUS 总线协议 | 第41-43页 |
·SMBUS 标准概述 | 第41页 |
·通讯系统结构 | 第41-42页 |
·协议中信号的定义 | 第42-43页 |
·Mini-BIOS 中SMBUS 协议的实现 | 第43页 |
·Mini-BIOS 中内存初始化的实现 | 第43-45页 |
·CPU 初始化 | 第45-47页 |
·建立C 运行环境 | 第47页 |
·HAL 接口函数 | 第47-48页 |
第六章 Mini-BIOS 硬件抽象层------总线层的设计和实现 | 第48-55页 |
·PCI 总线协议 | 第48-50页 |
·PCI 总线的特点及系统结构 | 第48-49页 |
·PCI 总线配置空间 | 第49-50页 |
·访问PCI 设备的配置空间 | 第50页 |
·Mini-BIOS 总线驱动程序的实现 | 第50-55页 |
·关键数据结构 | 第50-51页 |
·总线层工作流程 | 第51-55页 |
第七章 Mini-BIOS 应用层的设计与实现 | 第55-65页 |
·现代操作系统引导过程概述 | 第55-56页 |
·基于传统BIOS 的Linux 引导过程分析 | 第56-58页 |
·现在几种主流OS 对传统BIOS 中断调用的依赖 | 第58-59页 |
·BOCHS BIOS | 第59-64页 |
·INT 10(VIDEO BIOS) | 第59页 |
·INT 13(硬盘中断服务程序) | 第59-63页 |
·硬盘寻址基本知识 | 第59-61页 |
·硬盘工作条件 | 第61-62页 |
·初始化硬盘控制器 | 第62-63页 |
·INT 15(E820) | 第63-64页 |
·引导OS | 第64页 |
·小结 | 第64-65页 |
感想、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