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属性的图像分类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所涉及的相关问题 | 第14-18页 |
·计算机视觉与图像处理 | 第14页 |
·图像处理过程 | 第14-16页 |
·图像、属性与分类 | 第16-18页 |
·图像分类问题研究的现状 | 第18-19页 |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9-22页 |
第2章 图像属性与图像的形式化描述 | 第22-38页 |
·引言 | 第22页 |
·图像视元及视元属性 | 第22-29页 |
·图像的视觉元素 | 第22-25页 |
·图像视元的分层 | 第25-26页 |
·图像视元层的关联 | 第26-29页 |
·面向任务的图像属性 | 第29-34页 |
·面向增强与恢复的图像属性 | 第29-30页 |
·面向图像压缩的图像属性 | 第30-33页 |
·面向图像分割的图像属性 | 第33-34页 |
·基于属性的图像分类原则 | 第34-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小波理论与图像小波变换 | 第38-48页 |
·引言 | 第38-39页 |
·连续小波变换与离散小波变换 | 第39-40页 |
·多分辨率分析与二维小波变换 | 第40-43页 |
·小波分解的系数的特点及描述 | 第43-47页 |
·小波系数的层内模型 | 第43-45页 |
·小波系数的层间模型 | 第45-46页 |
·小波系数的聚集性和空间方向的选择性 | 第46-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基于边缘度的图像分类与压缩预测 | 第48-62页 |
·引言 | 第48-49页 |
·基于图像边缘度的图像分类 | 第49-54页 |
·图像属性与图像边缘 | 第49页 |
·算法流程与实现 | 第49-53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3-54页 |
·基于边缘度的图像压缩结果的预测 | 第54-56页 |
·图像压缩与图像边缘度 | 第54-55页 |
·不同类型图像的压缩结果预测 | 第55-56页 |
·基于边缘度的零树压缩分解层的选择 | 第56-61页 |
·嵌入式零树小波编码算法EZW | 第56-57页 |
·EZW算法中小波分解层数的选择 | 第57-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图像噪声类型识别与估计 | 第62-75页 |
·引言 | 第62-63页 |
·图像噪声类型识别与估计 | 第63-70页 |
·图像噪声类型描述 | 第63-64页 |
·图像噪声的类型识别与估计 | 第64-67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7-70页 |
·基于区域分割的图像噪声估计 | 第70-7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70-71页 |
·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平滑区的提取 | 第71-72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2-74页 |
·小结 | 第74-75页 |
第6章 图像模糊类型识别与估计 | 第75-91页 |
·引言 | 第75-77页 |
·图像模糊类型识别与估计 | 第77-84页 |
·图像模糊类型的描述 | 第77页 |
·图像模糊类型的识别 | 第77-81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81-84页 |
·图像模糊度估计 | 第84-87页 |
·图像的模糊与边缘活动度 | 第84页 |
·图像模糊度的计算 | 第84-85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85-87页 |
·基于图像模糊度的人脸图像恢复 | 第87-90页 |
·恢复算法描述与问题的求解 | 第87-88页 |
·人脸先验信息与恢复项的折衷 | 第88-89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89-90页 |
·小结 | 第90-91页 |
第7章 图像边缘测度与图像分类 | 第91-103页 |
·引言 | 第91页 |
·图像边缘特性 | 第91-92页 |
·基于小波分解的图像边缘测度 | 第92-99页 |
·图像的边缘对比度 | 第92-96页 |
·属性直方图与图像边缘测度 | 第96-99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99-102页 |
·小结 | 第102-103页 |
结论 | 第103-10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106-10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107-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20页 |
附录 | 第120-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