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证券管理法令论文

法律视角下的中国证券信用交易制度构建论

引言第1-11页
第一章 证券信用交易制度的法律透视第11-30页
 第一节 证券信用交易制度概述第11-20页
  一、证券信用交易的涵义第11-15页
  二、证券信用交易的法律运作过程第15-16页
  三、证券信用交易涉及的主要法律关系第16-17页
  四、证券信用交易融资融券的法律原理第17-20页
 第二节 证券信用交易的影响第20-22页
  一、收益分析第20-21页
  二、风险分析第21-22页
 第三节 主要国家或地区证券信用交易制度的比较研究第22-30页
  一、美国第22-24页
  二、日本第24-25页
  三、中国台湾地区第25-27页
  四、美、日、台证券信用交易主要法律规则的对比分析第27-30页
第二章 中国开展证券信用交易的法律价值第30-41页
 第一节 中国证券信用交易的立法状况第30-34页
  一、《证券法》颁布之前中国信用交易立法状况第30-31页
  二、《证券法》禁止中国开展证券信用交易第31-32页
  三、中国《证券法》禁止证券信用交易的原因分析第32-34页
 第二节 中国开展证券信用交易的法律意义第34-37页
  一、有助于形成完整的证券市场运行机制第34页
  二、有利于转变证券市场监管方式第34-35页
  三、能有效根除证券市场的“透支”顽症第35页
  四、有利于在当前金融业分业经营条件下整合金融格局第35-36页
  五、有利于提高证券商的市场竞争力和与国际接轨第36-37页
 第三节 中国开展证券信用交易的可行性分析第37-41页
  一、国外经验提供了制度上的借鉴第37页
  二、中国证券市场抵御风险的能力大大加强第37-38页
  三、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与风险承受能力已有很大改观第38-39页
  四、证券商作为中介条件已经具备第39页
  五、中国对证券市场的法律监管体系日趋完善第39页
  六、开展证券信用交易已得到法规和理论界的初步共识第39-41页
第三章 法律视角下中国证券信用交易制度的构建第41-56页
 第一节 中国建立证券信用交易制度应考虑的因素第41-43页
  一、构建规模与证券市场的承受能力第41-42页
  二、证券信用交易风险与证券市场稳定第42-43页
  三、证券商的强势地位与保护投资者利益第43页
 第二节 中国证券信用交易制度的构建步骤第43-45页
  一、理论界的观点第43-44页
  二、笔者的理解第44-45页
 第三节 中国证券信用交易制度的设立模式第45-48页
  一、外部信用与内部信用的选择第45-46页
  二、证券金融公司的建立第46-47页
  三、设立模式的具体设计第47-48页
 第四节 中国证券信用交易制度法律监管体系设计第48-50页
  一、建立证券信用交易的四级法律监管体系第48-49页
  二、各监管部门的具体职责分工与协作设计第49-50页
 第五节 中国证券信用交易制度主要法律规则设计第50-56页
  一、中国证券信用交易制度的立法思路第50-52页
  二、中国证券信用交易主要法律规则制定构想第52-56页
结语第56-57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57-60页
后记第60-62页
论文独创性声明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型餐饮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和设计
下一篇:早期B细胞因子相关锌指蛋白基因(OAZ)与人类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