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 第1-11页 |
一、学生伤害事故概述 | 第11-13页 |
(一) 学生伤害事故概念及其法律构成 | 第11页 |
(二) 校园伤害事故的类型 | 第11-13页 |
二、学校与未成年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的性质 | 第13-19页 |
(一) 监护转移说 | 第13-15页 |
1、学校不具有监护人资格 | 第13-14页 |
2、从权利义务的一致性来看 | 第14页 |
3、监护资格和监护职责是难以分离和转移的 | 第14-15页 |
(二) 准行政关系论 | 第15-16页 |
(三) 委托代理说 | 第16-17页 |
1、欠缺法律依据,人为加强学校的监护职责 | 第16-17页 |
2、“委托监护说”存在自相矛盾之处 | 第17页 |
3、束缚了学校的手脚,使教育丧失了创新的动力 | 第17页 |
4、有减轻法定监护人的法定监护责任之嫌 | 第17页 |
(四) 教育、管理和保护说 | 第17-19页 |
三、确定学校对学生伤害事故承担法律责任的原则 | 第19-30页 |
(一) 两大法系关于学校责任的立法例 | 第19-20页 |
(二) 我国确立法律责任的一般归责原则 | 第20-26页 |
1、过错责任原则 | 第20-24页 |
2、过错推定原则 | 第24-25页 |
3、公平责任原则 | 第25-26页 |
(三) 处理校园伤害事故的原则的具体运用 | 第26-28页 |
1、法律条文对校园伤害事故归责原则的确定 | 第26-27页 |
2、不同类型的校园伤害事故中学校的责任认定 | 第27-28页 |
(四) 对实践中疑难案例的分析 | 第28-30页 |
四、预防和减少学生伤害事件的几点思考 | 第30-34页 |
(一) 学校应将事故的预防纳入到学校的常规性管理,常抓不懈 | 第30-33页 |
1、以人为本,注重学校环境建设的安全性 | 第31页 |
2、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防范能力素质 | 第31页 |
3、加强师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教师工作责任心 | 第31-32页 |
4、建立健全的安全规章制度,明确责任,严格贯彻执行 | 第32-33页 |
(二) 学生父母及其他监护人应强化监护的职责 | 第33-34页 |
(三) 社会各界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提供一个安全良好的社会氛围 | 第34页 |
五、评教育部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 第34-46页 |
(一) 《办法》颁布其意义 | 第35-37页 |
1、加速教育行业立法进程 | 第35-36页 |
2、明确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分清责任,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 第36页 |
3、强调家长的监护职责,引导家长和教师共同参与学生管理 | 第36-37页 |
(二) 对《办法》的几点质疑 | 第37-41页 |
1、有违公平合理原则 | 第37-39页 |
2、有违立法严密性、可行性要求 | 第39-41页 |
(三) 彻底解决学生伤害事故责任的途径———建立教育保险制度 | 第41-46页 |
1、国外经验借鉴 | 第41-42页 |
2、我国的保险尝试 | 第42-43页 |
3、教育保险制度面临的困难 | 第43-45页 |
4、建立教育保险制度的法律依据及设想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后 记 | 第49-50页 |
论文独创性声明 | 第50页 |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