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脏腑病证论文--心系病证论文--失眠、健忘论文

心胆气虚型失眠症患者的五态人格特征初探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8页
英文縮略语第8-9页
综述(一) 失眠的非药物疗法进展第9-15页
 1.失眠的含义及流行病学第9页
 2.西方非药物疗法第9-11页
   ·物理疗法第9-10页
   ·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第10页
   ·音乐疗法第10-11页
   ·生物反馈疗法第11页
 3.中医非药物疗法第11-12页
   ·针灸疗法第11页
   ·推拿疗法第11-12页
   ·耳穴疗法第12页
   ·联合疗法第12页
   ·中医心理疗法第12页
 4.总结第12页
 参考文献第12-15页
综述(二) 五态人格量表的应用进展第15-21页
 1.五态人格量表的起源第15-16页
 2.五态人格各个人格类型的具体表现第16-17页
 3.五态人格量表与西方人格量表之间的对应关系第17-18页
   ·五态人格量表与MMPI的相关性第17页
   ·五态人格与症状自评评量表(SCL-90)的相关性第17页
   ·五态人格量表与EPQ的相关性第17-18页
   ·五态人格量表与A型行为的相关性第18页
 4.五态人格在临床上的应用第18-19页
 5.展望第19页
 参考文献第19-21页
前言第21-23页
临床资料和诊断标准第23-24页
 1.基本资料第23-24页
   ·对象第23页
   ·诊断标准第23页
   ·入组标准第23页
   ·排除标准第23-24页
   ·剔除标准第24页
   ·评定工具第24页
   ·人口学资料第24页
实施方法及统计数据第24-26页
结论第26-31页
 1.心胆气虚型失眠患者的五态人格特征第26-27页
 2.入睡困难型样本的五态人格特征第27-28页
 3.夜间做梦型样本的五态人格特征第28-29页
 4.夜间易醒型样本的五态人格特征第29-30页
 5.睡眠感缺乏型样本的五态人格特征第30-31页
讨论与分析第31-32页
参考文献第32-33页
致谢第33-34页
个人简历第34-35页
附件第35-40页
 附件1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第35-36页
 附件2 SPIEGEL量表第36-37页
 附件3 五态人格测验表(成人)第37-40页

论文共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针治疗中风后焦虑障碍的随访研究
下一篇:综合疗法对脑卒中后手功能康复的有效性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