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文献综述:内毒素及其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第7-23页 |
一、内毒素的生物学功能 | 第7-10页 |
二、内毒素的病理学意义 | 第10-15页 |
三、细胞凋亡参与LPS疾病发生 | 第15-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8-23页 |
实验研究:细菌脂多糖体外诱导鲫鱼淋巴细胞凋亡及其机制初步研究 | 第23-48页 |
一、引言 | 第23-24页 |
二、材料和方法 | 第24-32页 |
(一) 实验材料 | 第24-26页 |
(二) 实验方法 | 第26-32页 |
2.1 鲫鱼头肾淋巴细胞的制备 | 第26-27页 |
2.2 脂多糖(LPS)对淋巴细胞的诱导 | 第27页 |
2.3 细胞凋亡的现象检测 | 第27-32页 |
三、结果 | 第32-43页 |
1 鲫鱼淋巴细胞凋亡的荧光染色结果 | 第32页 |
2 鲫鱼淋巴细胞凋亡的DNA Ladder结果 | 第32-33页 |
3 鲫鱼淋巴细胞凋亡的TUNEL标记显色结果 | 第33-34页 |
4 鲫鱼淋巴细胞凋亡的超微结构观察 | 第34页 |
5 鲫鱼淋巴细胞凋亡的流式分析结果 | 第34-35页 |
6 LPS诱导鲫鱼淋巴细胞凋亡的时间—剂量依赖效应 | 第35-37页 |
7 内毒素直接诱导淋巴细胞凋亡 | 第37页 |
8 鲫鱼淋巴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线粒体膜电位(△ ψm)的变化 | 第37-38页 |
9 鲫鱼淋巴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内ATP含量的变化 | 第38-40页 |
10 鲫鱼淋巴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内氧自由基的变化 | 第40-42页 |
11 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 | 第42-43页 |
四、讨论 | 第43-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