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20页 |
§1-1 球形储罐的发展现状 | 第8-10页 |
1-1-1 球形储罐简介 | 第8页 |
1-1-2 国内外球罐的发展状况 | 第8-10页 |
§1-2 开孔壳体的应力分析方法 | 第10-13页 |
1-2-1 解析法 | 第10页 |
1-2-2 实验应力分析法 | 第10-11页 |
1-2-3 数值计算法 | 第11-13页 |
§1-3 开孔补强设计方法 | 第13-19页 |
1-3-1 等面积补强法 | 第14页 |
1-3-2 分析设计提出的开孔补强的另一方法 | 第14-15页 |
1-3-3 基于极限分析的补强方法 | 第15-19页 |
§1-4 球形储罐开孔补强中出现的问题 | 第19页 |
§1-5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ANSYS四边形单元PLANE82有限元计算精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0-30页 |
§2-1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20-21页 |
2-1-1 球壳算例 | 第20-21页 |
2-1-2 单元类型的选取 | 第21页 |
§2-2 计算结果 | 第21-26页 |
2-2-1 网格密度、CPU时间、误差间的关系 | 第21-24页 |
2-2-2 边长比与计算误差的关系 | 第24-26页 |
§2-3 不规则求解域有限元计算精度的分析 | 第26-29页 |
2-3-1 等参变化的概念和单元矩阵的变换 | 第26-27页 |
2-3-2 等参元变换的条件和等参单元的收敛性 | 第27-29页 |
§2-4 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基于准等强度原则整锻补强件结构的优化 | 第30-47页 |
§3-1 基于分析设计的准等强度原则 | 第30-31页 |
§3-2 整锻补强件的应力分析 | 第31-34页 |
3-2-1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31页 |
3-2-2 计算结果 | 第31-33页 |
3-2-3 应力评定 | 第33-34页 |
§3-3 整锻补强件的优化设计 | 第34-38页 |
3-3-1 基于分析设计的准等强度原则的优化数学模型 | 第35-36页 |
3-3-2 基于ANSYS的优化设计 | 第36-38页 |
3-3-3 优化结果 | 第38页 |
§3-4 原设计与优化后设计比较 | 第38-40页 |
§3-5 对不同球罐直径的整锻补强件结构的优化 | 第40-46页 |
§3-6 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整锻补强件优化结构的极限载荷分析 | 第47-56页 |
§4-1 材料特性的定义 | 第47-48页 |
§4-2 非线性方程求解 | 第48-50页 |
4-2-1 Newton-Raphson方法 | 第48-49页 |
4-2-2 增量法 | 第49-50页 |
4-2-3 ANSYS求解方法 | 第50页 |
§4-3 加载过程中塑性分析 | 第50-53页 |
4-3-1 算例 | 第50页 |
4-3-2 塑性区的扩展 | 第50-53页 |
§4-4 极限载荷 | 第53-55页 |
§4-5 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