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 第1-16页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 第8-12页 |
(一) 村民自治顺应了历史的发展 | 第9-10页 |
(二) 村民自治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 第10-11页 |
(三) 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对农村治理提出新要求 | 第11页 |
(四) 民族自治地方实行村民自治的特殊意义 | 第11-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2-14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二)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3-14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四、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一) 结合民族自治地方的特点研究村民自治 | 第15页 |
(二) 引用较多的图表 | 第15-16页 |
第一部分 团结乡村民自治现状 | 第16-32页 |
一、团结乡概况 | 第16-21页 |
(一) 团结乡各村基本情况 | 第17-19页 |
(二) 村民对集体经济状况的看法 | 第19-21页 |
二、团结乡村民自治现状 | 第21-28页 |
(一) 选举工作的程序比较完善 | 第22-24页 |
(二) 村级“两委”班子成员的交叉任职 | 第24-26页 |
(三) 村组干部的职数减少 | 第26-27页 |
(四) 村民自治的相关制度比较完善 | 第27-28页 |
三、团结乡村民自治的特点 | 第28-32页 |
(一) 老乡观念的影响 | 第28-30页 |
(二) 村委会选举中的“大票优” | 第30-32页 |
第二部分 团结乡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2-46页 |
一、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在贿选行为 | 第32-36页 |
(一) 贿选的形式 | 第32-34页 |
(二) 贿选原因分析 | 第34-36页 |
二、村民政治选举冷漠化 | 第36-39页 |
(一) 村民投票对选举的影响 | 第36-38页 |
(二) 村民投票热情降低的原因 | 第38-39页 |
三、村民文化素质较低影响了村民自治的效果 | 第39-40页 |
(一) 村民文化素质低影响村民对民主权利的正确认识和运用 | 第39-40页 |
(二) 村民的文化素质低造成选票的有效率降低 | 第40页 |
(三) 妇女的参政意识和参政能力不高 | 第40页 |
四、村民民主监督弱化 | 第40-43页 |
(一) 民主监督是村务公开的灵魂 | 第40-41页 |
(二) 民主监督弱化的原因分析 | 第41-43页 |
五、规章制度流于形式主义,缺乏操作性 | 第43-44页 |
六、民族村中的汉族村民参政意识淡薄 | 第44-46页 |
第三部分 解决团结乡村民自治中的问题的对策 | 第46-51页 |
一、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收入 | 第46页 |
二、进一步推进党内民主与国家民主 | 第46-47页 |
三、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 | 第47-48页 |
四、建立健全村务公开规定 | 第48-49页 |
五、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素质 | 第49-50页 |
六、提高村民的素质 | 第50-51页 |
(一) 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 第50页 |
(二) 提高农民的政治素质 | 第50页 |
(三) 加强农民的职业培训 | 第50-51页 |
结束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 | 第55-58页 |
后记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