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震桥梁的理论分析与震动台试验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7页 |
| ·课题背景 | 第8-9页 |
| ·国内外对桥梁抗震的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 ·桥梁结构非线形地震反应分析的理论研究 | 第9-11页 |
| ·地震波输入角度的影响 | 第11页 |
| ·桥梁隔震理论与方法 | 第11-15页 |
| ·支座特性对梁式桥延性地震响应的影响 | 第15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及将做的工作 | 第15-16页 |
| ·本章小节: | 第16-17页 |
| 第2章 橡胶隔震装置的力学性能和模型 | 第17-23页 |
| ·隔震装置概要 | 第17页 |
| ·叠层橡胶隔震装置的构造 | 第17-19页 |
| ·隔震器 | 第17-19页 |
| ·阻尼器 | 第19页 |
| ·叠层橡胶隔震装置的力学性能 | 第19-22页 |
| ·受荷机制 | 第19-20页 |
| ·竖向刚度和水平刚度 | 第20-21页 |
| ·橡胶隔震支座水平恢复力特性计算模型 | 第21-22页 |
| ·本章小节 | 第22-23页 |
| 第3章 隔震桥梁的动力特性分析 | 第23-35页 |
| ·概述 | 第23页 |
| ·桥梁的简化模型 | 第23-24页 |
| ·隔震桥梁在简谐荷载下的响应分析 | 第24-29页 |
| ·分析模型 | 第24-26页 |
| ·隔震装置刚度对隔震桥梁响应的影响 | 第26-27页 |
| ·隔震装置阻尼对桥梁响应的影响 | 第27-29页 |
| ·在地震力作用下的响应分析 | 第29-33页 |
| ·数值分析 | 第29-30页 |
| ·不同地震波对隔震桥梁动力响应的影响 | 第30-32页 |
| ·不同支座屈服强度对隔震桥梁的动力响应的影响 | 第32-33页 |
| ·不同隔震度对隔震桥梁的动力响应的影响 | 第33页 |
| ·小节 | 第33-35页 |
| 第4章 隔震桥梁在随机激励下的反应 | 第35-66页 |
| ·概述 | 第35页 |
| ·非线形体系的随机反应 | 第35-45页 |
| ·随机干扰模型 | 第35-37页 |
| ·多自由度线性体系的随机响应分析 | 第37-39页 |
| ·多自由度非线性体系的等效线性化 | 第39-41页 |
| ·滞回体系的随机反应分析 | 第41-45页 |
| ·直线桥梁的随机反应分析 | 第45-55页 |
| ·随机等效线性化模型 | 第45-46页 |
| ·直线桥地震响应的随机分析 | 第46-55页 |
| ·曲线桥梁的随机响应分析 | 第55-65页 |
| ·曲线桥梁模型 | 第55-58页 |
| ·曲线桥随机响应算例分析 | 第58-65页 |
| ·小节 | 第65-66页 |
| 第5章 隔震桥梁震动台实验研究 | 第66-89页 |
| ·任务来源和试验目的 | 第66页 |
| ·试验模型与仪器布置 | 第66-67页 |
| ·桥梁结构模型 | 第66页 |
| ·支座模型 | 第66-67页 |
| ·试验设备 | 第67页 |
| ·测量仪器布置 | 第67页 |
| ·试验用地震波 | 第67-68页 |
| ·试验内容及步骤 | 第68-69页 |
| ·试验模型的动力特性 | 第69-70页 |
| ·三种工况的试验结果与比较 | 第70-79页 |
| ·试验结果 | 第70-75页 |
| ·整桥动力特性 | 第75-76页 |
| ·三组隔震支座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反应均值的比较 | 第76-79页 |
| ·理论计算与试验的比较 | 第79-83页 |
| ·附加油阻尼器试验结果 | 第83-88页 |
| ·试验用阻尼器 | 第83-84页 |
| ·安装一个油阻尼器的桥梁隔振消能分析 | 第84-88页 |
| ·小结 | 第88-89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9-90页 |
| ·总结 | 第89页 |
| ·展望 | 第89-90页 |
| 参考文献 | 第90-92页 |
| 附录 | 第92-102页 |
| 直线、曲线桥随机分析程序 | 第92-102页 |
|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