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 第1-14页 |
一、 盈余管理概述 | 第14-17页 |
(一) 对盈余管理的基本认识 | 第14-15页 |
(二) 盈余管理的方式 | 第15-17页 |
二、 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三、 研究背景及文献回顾 | 第18-24页 |
(一) 我国特有的研究背景 | 第18-21页 |
1 、 我国上市公司为配股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 | 第18-19页 |
2 、 我国上市公司为配股进行盈余管理的外部原因 | 第19-21页 |
3 、 我国上市公司的配股热 | 第21页 |
(二) 我国配股政策的变迁及文献综述 | 第21-24页 |
1 、 1996年的配股政策及其研究文献 | 第22页 |
2 、 1999年的配股政策及其研究文献 | 第22-23页 |
3 、 2001年的配股政策 | 第23-24页 |
四、 对上市公司配股融资偏好的实证研究 | 第24-32页 |
(一) 研究假设 | 第24页 |
(二) 研究范围 | 第24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24页 |
(四) 研究分析及其结果 | 第24-31页 |
1 、 上市公司配股融资偏好的研究 | 第24-26页 |
2 、 2001年配股政策变化后公司是否有操纵净资产收益率、保留配股资格动机的分析 | 第26-31页 |
(五) 研究结论 | 第31-32页 |
五、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 第32-38页 |
(一) 研究设计 | 第32页 |
(二) 研究假设 | 第32-33页 |
(三) 样本选择 | 第33-35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35-37页 |
(五) 研究结论 | 第37-38页 |
六、 上市公司为达到配股目的而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 | 第38-45页 |
(一) 上市公司基于配股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 | 第38-42页 |
(二) 案例分析 | 第42-45页 |
七、 由配股透视中国上市公司在股票市场的筹资行为 | 第45-49页 |
(一) 配股和增发的区别 | 第45-46页 |
(二) 中国股市融资方式的演变 | 第46-49页 |
1 、 配股热、增发冷阶段 | 第46页 |
2 、 弃配股、转增发阶段 | 第46-47页 |
3 、 弃增发、转配股阶段 | 第47-49页 |
八、 防止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政策建议 | 第49-60页 |
(一) 对策和建议 | 第49-60页 |
1 、 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 | 第49-51页 |
2 、 规范股票市场的融资行为 | 第51-57页 |
3 、 建立合理的上市公司信息系统 | 第57-60页 |
九、 本文的局限性和后续研究的设想 | 第60-61页 |
(一) 本文研究的局限性 | 第60页 |
(二) 后续研究的设想 | 第60-61页 |
后记 | 第61-62页 |
附录 | 第62-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