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连犯问题研究
前 言 | 第1-9页 |
第一部分 牵连犯的概念、特征及形态 | 第9-22页 |
一、 牵连犯的概念 | 第9-11页 |
二、 牵连犯的特征 | 第11-18页 |
(一) 牵连犯特征诸说及其述评 | 第11-14页 |
(二) 牵连关系的认定 | 第14-18页 |
三、 牵连犯的形态 | 第18-20页 |
(一) 手段牵连 | 第19页 |
(二) 结果牵连 | 第19-20页 |
(三) 混合牵连 | 第20页 |
四、 牵连犯的存废问题 | 第20-22页 |
第二部分 牵连犯的认定 | 第22-33页 |
一、 牵连犯与想象竞合犯 | 第22-23页 |
二、 牵连犯与吸收犯 | 第23-28页 |
(一) 吸收犯的概念与特征 | 第23-26页 |
(二) 牵连犯与吸收犯的区别 | 第26-28页 |
三、 牵连犯与连续犯 | 第28-29页 |
四、 牵连犯与结合犯 | 第29-30页 |
五、 牵连犯与其他罪数形态的竞合 | 第30-33页 |
第三部分 牵连犯的处罚原则 | 第33-37页 |
第四部分 有关牵连犯的几个问题 | 第37-44页 |
一、 牵连犯与犯罪未完成形态 | 第37-40页 |
(一) 牵连犯与犯罪预备 | 第37-38页 |
(二) 牵连犯与犯罪未遂 | 第38-39页 |
(三) 牵连犯与犯罪中止 | 第39-40页 |
二、 牵连犯与共同犯罪 | 第40-42页 |
(一) 共同正犯与牵连犯 | 第40-41页 |
(二) 教唆犯与牵连犯 | 第41页 |
(三) 帮助犯与牵连犯 | 第41-42页 |
三、 牵连犯的几个特殊问题 | 第42-44页 |
(一) 一罪缺少追诉条件的情形 | 第42页 |
(二) 漏罪的牵连犯 | 第42页 |
(三) 牵连犯中各罪追诉时效的计算 | 第42-44页 |
结 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